开篇的镜头和色调,一下子回到了某个童年夏天的午后,躺在奶奶家的麻将凉席上。潮湿而闷热的空气里,因为老人家的节约而只有摇头风扇在工作。一头汗从午睡的梦中醒来,吃一块被菜刀上蒜味浸染的西瓜。

这是一部后劲很足但是看的时候云里雾里的电影。因为太像生活本身,反而让我期待起梦里的情节。男孩说:“电影让人的生命延长了三倍。”在这一场三个小时的超写实梦境里,是婆婆,是静静,是洋洋,是姐夫。

王小波的那句话超级有名出现于各大社交媒体文案里:“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可是没有人发后面半段:“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一一》里的故事,就给我这样的感觉,从洋洋到婆婆,生命是一个缓慢被钝器击打的过程,最后什么都知道了,却也不愿意再次睁开眼睛。

很喜欢的一段是中年的父亲和正直青春的女儿共同品尝和再次品尝初恋的滋味。那段台北和东京的蒙太奇。女孩第一次牵起男孩汗津津的手,父亲和当年的初恋一起在乡间的土路上回忆往昔的岁月,慢慢地散步,两个人慢慢变小,消失在道路尽头。初恋啊,不管是过了多少年岁,还是那样的青涩和可爱。

这段像真实版的《时光恋旅人》。得到“时光机”青睐的父亲重返初恋时光,却做出了和当年一样的选择。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电影叫这个名字。生命酸涩如歌,只能也只有必要活过一次,一次足矣。

时间是奢侈品,每一天的白纸上都给我们机会涂出不一样的内容,很多人却随着不断地社会化过程中不知不觉把每天过的复制粘贴。就像进进出出电梯的父亲,忘记了自己到底为什么出发。人生的旅程里,谁先找得到自己,谁就能多一些获得一些别人难以夺走的幸福吧。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祝你我都可以玩得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