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今年看到的最能共鸣的女性向电影。不是因为电影拍的多好,恰恰是不够好——不够个人史诗向的“非凡”,不能像尖锐的针猛一头扎进人心底,钻出血迹,却是用最滞涩缓慢的挤压挤压,终于呼啦一下像气球排空。
代签的报名单——被否认的主体性
这是整部电影最让我泪目的一个细节。女儿下意识的主动揽过母亲签名填表的写字的动作,下意识否认了母亲书写的能力。可是母亲也接受过高中教育,这是不必代劳的小事。
你可知道,我也曾有过光辉灿烂的青春?认知差距,好残忍的提醒,我如今在角落的灰尘里。我以为我只是落了点灰,你们都觉得我锈烂了。
可不是快生锈了吗,在日复一日的机械性付出,成全你们的奖章之后,我还剩多少梦想的光洁?
可我不是必须做这些的——不再等待,不再成全。我可以走,我有出走的决心,以及其实从始至终都具备的,出走的能力。
她们离遥遥的远方,只差那么一点不负太多责任的,出走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