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的剧本有多平庸,我就不再多说了,底下大部分评论都是在抨击的。

本片过于俗气的剧情套路,在过去的许多现在看来概念已经很老土的、有关于AI觉醒的科幻电影里早就很常见了,主角护送拥有某种天命之力的孩子而产生了深厚情感的展开,也让观众们觉得似曾相识。

但让国内观众普遍不爽的最大理由,还是电影里充斥着与科幻题材格格不入的对东方文化的刻板印象和误解,明明已经是可以登上月球生活的未来时代了,电影里的新亚洲却仿佛还活在二十世纪初,划着竹排在山水间耕种祷告,以及影片中许多让人忍不住想吐槽的反智细节,比如机器人种地、机器人念经什么的,创造了一种很新的赛博宗教概念。

...

说白了,电影带着一股常见的西方白左价值观气息,即想对原生态的第三世界表达某种怜悯和普世之心,但却偏偏没有真正用心或放下傲慢的身段去了解那里真实的生活形态,只是一种虚假而空洞的慈悲。

也因此,这么多年来,能在国际舞台上获奖的第三世界文化作品,不局限于电影,包括文学小说等,往往不能强调发展与进步,而必须要呈现一种落后、野蛮、无序的生活,或者有关原始与宗教的话题,才有机会受到西方上层审美的认可,但这种自以为是地对原生态文化的尊重,何尝不是一种刻板的偏见与歧视呢?

所以我很能理解大家对本片的不满,因为这部电影的内核本来就是歪的,甚至在影片里将能控制机械的“AI创世者”Alphie,设计成藏传喇嘛教灵童的形象,如果有人愿意深入解读,我相信也多少有某种隐喻和立场在里头,这里就不展开了,这个话题有点危险。

但说句实话,我仅代表个人,还是挺喜欢这部影片的。

原因无他,完全是因为这部电影的画面观感实在太好了——虽然我不清楚这部电影具体的投资经费是多少,但不客气地说,本片在美术水准和画面表现力的呈现上,比现在大成本投入、但特效降级到基本和卡通片差不多的漫威电影强了不知道多少个段位(就要拉踩!),电影编剧应该集体给美术组磕个头道歉谢罪的程度。

...

电影里许多恢弘的场景,让我在看到时忍不住赞叹截图,那种科幻却不失写实质感的宏大场面,天空中若隐若现漂浮飞过的巨大武器,绝对会让每个巨大物体爱好者感到震撼而兴奋,对我而言,有种梦境中的场景被具体表现出来的惊异感。

电影就是奇观(spectacle)的艺术,借由这道通往异世界的门,我们能在银幕上看到现实生活里可能你再多活两三百年也无法看到的浪漫奇景,这也是我之所以喜欢电影艺术的一大理由。

劳拉·穆尔维的《视觉快感和叙事性电影》至今仍为看似纷繁无数的电影做了精准的类型定义,有一部分电影的存在,就是为了满足观众视觉的快感,让观众去见证奇观的。但到了今天,在特效技术比几十年前更发达的现代,我们却再很少看到有几个导演真正有为了“创造奇观”而努力的影片,去制造一个震撼视觉的虚拟幻境。我们看到的只是CGI的无聊堆叠,千篇一律的超级英雄,素材库里标准的科幻场面,更多的光污染与爆炸场面,而没有多余有创造力的想法,为观众带来像几十年甚至百年前的人们第一次走入影院、看到卓别林在商场里溜冰或挂在钟楼外的不可思议和惊叹。

我能想到今天几个少有依然在为打造奇观而努力的,像是卡神、诺兰、维伦纽瓦、吉尔莫·德尔·托罗……但确实太少了。当然这也可能与我们生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有关,对于视觉冲击和快感的阈值已经被提升到一个很高的程度,当年第一次看到钢铁侠从天而降时,我会感觉到鸡皮疙瘩都立起来了,但当我再看第三十部漫威电影时,我已经不会再为里面相似的特效场面而感觉到一丝波动。

...

扯远了,总之我实在是很喜欢这部电影的美术,极尽真实的科幻风格,让我想起了早年看过的《第九区》。虽然影片将机械与宗教的结合在逻辑上显得有点可笑,但当它呈现在眼前时。那种怪异的美学则很摄人心魄。电影里多出通过未来与原始同框的对比,制造出一种很难用语言形容的神秘与悲怆的氛围,想象一下,今天的飞机若出现在古代时,一样也会被当成神灵般顶礼膜拜吧。

电影结束后,看到CAST名单上出现的导演名字——加利斯·爱德华斯,我才恍然大悟,“哦,原来是他啊”,怪不得审美在线了。

加利斯·爱德华斯,这位年轻的英国导演,此前另两部有名气的作品,《哥斯拉》(2014版)及《星球大战外传 侠盗一号》,与这部《AI创世者》一样,恰好豆瓣评分都在6-7分间徘徊,通常意义上并不算评价太好的电影,但却刚好都是我私心里很喜欢的影片。

理由也一样,我很喜欢这几部电影里表现出的独有的奇观与美术风格,一种恢弘巨大,却充满着末世悲剧氛围和真实渲染的科幻奇景,仅有在他的电影里才能感觉到的质感。

...

《哥斯拉》(2014版)被很多人诟病的地方在于夜景太多,哥总戏份太少,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若隐若现,只给你看到只鳞片爪的感觉,让许多人不爽。但我还记得当时在IMAX大银幕上观影的心情,仰头望去,有种庞然巨物遮天蔽日出现在现实里的真实震撼感,那个巨大的身影,每次从神秘晦暗中降临,都能让我的心跳加速。而电影后段军队从高空跳伞的名场面,更是一直被人传颂。

后面几部传奇《哥斯拉》电影我也去IMAX屏幕上看了,虽然怪兽的画面更多得多,哥斯拉大战基多拉,哥斯拉大战金刚,各种直接和冲击力的动作场面,但却再没有第一部那种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和巨物碾压在你头上的战栗感。

...

而《侠盗一号》也是我最喜欢的星战作品,全员BE的悲壮结局,至今还能想起当时在影院里看到的不可思议,死星出现在异星地平线的巨大绝望和威压,也是其他电影里宛如玩具般的死星所无法比拟的质感,真正意义上的静寂的宇宙死神。

我一直认为,在表现“大”这个命题上,加利斯·爱德华斯在新生代导演里的表现和审美是独树一帜的。只是可惜我不能在IMAX大银幕上看这部电影,因为我知道,同样一个镜头,在电脑屏幕、电视屏幕(甚至也许有人是在手机上看电影)和大银幕上看,观感是截然不同的。否则看到“游牧者”(Nomad)从天穹坠落的那壮观一幕,我一定会看得一整个瞠目结舌。

...

所以,也许并不客观,甚至我自己过去也经常写到:如果只为了冲着视觉特效去看一部电影,而不讲究剧本好坏,那还真的算看电影吗?和饭圈有什么分别?

但大多数时候人对一部影片的喜好是很主观的,甚至仅有一个亮点、一个喜欢的理由、一起看电影时某个特别的人,都足以为之扭转评价。

就为了这一幕,我也愿意为本片打上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