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嘉铭 2004-07-05
导演:杜琪峯
编剧:游乃海、叶天成、区健儿
演员:古天乐、应采儿、郭富城、梁家辉、张兆辉、卢海鹏、蔡一智
杜琪峯又有新作,不出一个月,隨《大事件》之后,来了《柔道龙虎榜》。杜琪峯创作的巔峰期,持续经年,而当中每一部电影都言之有物,实在是一种难度,彷彿对三数年仍未有新作的明星导演当头棒喝。
如杜琪峯在各大媒体的说法,《柔道龙虎榜》说一个有关「挞得低要起得番身」的故事,题材可取,很有勉励香港社会的一番心意,箇中的人文关怀,甚具黑泽明侠仕世界的精神。当然,看毕全片,我得承认故事真的简单,而且结构可谓单薄,但我对它的评价,绝不如石琪在《明报》(7月11日)所言的「剧情停留於怀旧、讽刺与感触……亦缺乏凌厉武打,看来过於散漫,成绩不符理想」。石琪也许真的言重了!如此一篇「多怀旧怪鸡,少紧凑剧力」的主题文章,便把杜琪峯的作品评得尷尷尬尬;对此,我有话说。
散漫是主角视点
《柔道龙虎榜》中的司徒宝(古天乐饰),因自知將会失明而走上颓废嗜赌酗酒生活,故事由他的视点出发,遇到的人物有阳光灿烂的小梦(应采儿饰),亦有热爱对打的Tony(郭富城饰);司徒的潦倒、小梦的蛮劲、Tony的跳脱,个性形成强烈对比,然而其中的共通点,是对目標坚持追求,只不过,司徒因將近失明而沉溺,要靠小梦与Tony导航,寻找方向。司徒宝的角色,会是《暗战2》中林雪所饰的配角延伸,他在《暗战2》里也是欠债嗜赌,幸得魔术师郑伊健的公字掷银游戏,回头是岸;今趟小梦与Tony扮演魔术师,继续游戏。
司徒宝的视点,贯通全片,或明或暗的场景,或清晰或朦朧的对焦,是盲目,也是麻木;至於缓慢的剧情发展,拖拉的人物关係,也是因为司徒宝的迷糊。当然,电影后半段由司徒宝醒悟的一刻忽然变得轻快,主角面上有笑容,柔道场馆有阳光,然后大小人物都总会在路上跑跑跳跳,长街转角,更有「转个弯便看到新景象」的风光。花点眼力,必定可看得出导演有心待司徒宝醒悟的一刻,才把他「转过长街」的场景拍下来,前半段的抢钱还债,又或逃离赌档,其他角色或有转弯抹角,唯独他背向镜头,似往前走,却失去方向;下半段醒悟的一剎,他走在街上,镜位略有调校,长街转角清晰可见,重新上路。由此去想,本片的故事安排、场景配合与拍摄技巧,都看得出为著贯彻题材概念,下了工夫。如果只说电影散漫,而忽视了散漫也是因主角视点而来,让观眾「亲歷其境」,分析便看似並不全面。
故事的其他人物,有张兆辉「饮茶」、「只揪」,卢海鹏寧死比赛,梁家辉只出一招,都同样表现热爱柔道;蔡一智的智障角色,更是神来之笔,稍有风吹草动便会自动埋位,字正腔圆唱来《柔道龙虎榜》电视剧主题曲,还要做姿三四郎,兴致勃勃。他们的存在与否,又或如何存在,对剧情不会有大影响,却能巩固对坚持理想的刻划,有强化司徒宝决心的作用,突出他的视点。
怀旧是从来怪鸡
杜琪峯勉励年青导演,说要闯出新路,必要「回归基本,再在基本中找出新东西」(见7月6日《经济日报》),我想这不单是对电影新人的劝告,更是对香港社会的感言。回归基本,是杜琪峯对旧事旧物的嚮往──对现状不满,自然会回想过去,重寻理想,所以在他心目中,有黑泽明。香港人亦爱怀旧,因为香港社会的確不济,所以电影的怀旧论述在过去十多年可以持久不衰。怀旧从来都是怪鸡產品,问题是如何怀旧,方能贯彻今日需求,怪得有理。2004年头的《鬼马狂想曲》和《见习黑玫瑰》,在笑笑闹闹中是怪鸡,满足不同人的脾胃又是事实,但我不怕直言它们的怀旧有沙石,未必能道出今日的问题,情况如许冠杰的04继续演唱会,教人听到过去余音,却未敢为前路谱曲,只得勉力微笑。
《柔道龙虎榜》的相异之处,是它以怀旧承载理想,真的利用怀旧作为一种形式,道来今天的香港故事,讲颓废,谈理想,也唱出坚持与再生。香港人如司徒宝,迷迷糊糊,所欠缺的,可能只是一刻的醒悟;比较无奈的是香港人迷糊的路途,特別漫长,难有「转过长街」的一刻,然后再现色彩。香港人不怕像司徒宝一样站在街角派传单,反正怪鸡工作能屈能伸,是香港人的能耐;问题是,单纯地缅怀过去,未必可捉紧现在,却变得盲目又麻木。杜琪峯应该捉到了,他的七十年代,是怀旧,却不纯然怪鸡,而是形式与主题结合的创作。
以上文字皆是转自《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网站 link:https://douc.cc/eb3qDS
「转」《柔道龙虎榜》── 怀旧怪鸡,怪得有理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