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作品往往都有润物细无声的感觉,这两天一直在追剧《人世间》,越看越感觉这部剧的真实性,完完全全演的就是我们自己啊,真的是于无声处听惊雷,每个平凡的人于无声处,谱写着那个时代的奋斗史,每个人都有着鲜明的人物个性,很想看看梁晓声写的原著,他用文字怎样刻画每个人物?演员们也是尽力做出了精湛的表演。我作为一个那个时代的小人物,就像冯玥,周楠这样的旁观者,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生活的巨大变化,不能不说我是幸运的,我才属于那种长在红旗下,生在春风里的,我们何其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这样的一个和平幸福的新时代。看着《人世间》,想着我们的小时候,真是感慨万分。

错了,要说出来。

因为两亲家的关系,郝冬梅和她的母亲起了争执,话赶话的过程中,积蓄的情绪都释放了出来,也说出了最伤人的话,两家确实存在的现实意义上的差距,那是事实啊!但是双方立场不同,观点自然不同。郝冬梅的妈妈打了她。第二天,一句对不起太感人了,母女抱头痛哭,冰释前嫌。

对不起,这样的一句话,你有对你的父母说过吗,小时候有任性所为,不管不顾,难免有做错了的事情,说了伤人的话,却很难说出一声对不起。父母的爱是无私的,父母可以包容你,可是终究是做错了啊,你有说过对不起吗?小时候的事记不清楚,去澡堂洗澡的时候,看见上了研究生那么大的孩子,当妈的都是拿着搓澡巾给她搓澡,从胳膊到脖子肚子背,一寸一寸的擦全身上下。突然就明白了,每个作母亲的都是那样疼爱自己的孩子,从小的时候是没有区别的。哪一个母亲也是那样无怨无悔的付出啊!就算他们真的喜欢更优秀的孩子,然而对你他们也是一样的疼爱,只不过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可曾想过,和父母赌气的时候,任性妄为,可曾想过说那一句对不起?和父母,这世间最爱你的人还有啥不能说的?

不被看好的孩子

原来每个家里都有一个不被看好的孩子,也许父母并没有觉着,而他本人是有感觉的,于是委屈不平自然滋生。父母以为尽量的公平了,但孩子们参差不齐,各人都有各自的个性,有的从小到大没有不良嗜好,有的毛病数也数不过来,抽烟喝酒赌博,管也管了,骂也骂了,依然照旧,应了老话,好的不用管,其实坏的不见得就有多坏。小的和大的打架,父母也有拉偏架的时候,他们也总是认为那个平日听话的就对,调皮捣蛋就一定错了。有时候矛盾会升级,自卑的一直在自卑,听话的本事大的自然在父母那里比较重要。

特别是那些学习好,又听话乖的孩子,父母自然不会多说。过年过节的时候自然的愿意在街坊邻居那里引以为傲,心里是非常自豪的,看我的孩子多有出息。而对于学习不好的,自然也就视为不满意的,没有出息的,自然也就不会被看好,然而却是守在父母身边最为孝顺的那一个。也是在尽力的做着让父母满意的事情。

自己不努力,没有人能够帮你

周秉昆自小没有哥哥姐姐学习好,但是他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对他还是有影响的,从哥哥去兵团之前留给那么多的书,就有了一定的暗示,那些书对于周秉昆是发挥了作用的。再一个遇见了曲秀珍,也是他的贵人,经常鼓励他多学习,多看书,学英语。因此秉昆的思想意识也是很上进的,他一直在努力表现,想证明给父母看,他也是能行的。还有邵老师,在工作生活中鼓励他,看好他,暗中帮助他。好多事情看上去似乎很幸运,其实还是与秉昆真挚热忱的人品分不开的。秉昆有了正式编制看上去好像不是周秉义的帮助,但是与他的这层人脉关系也是分不开的。如果秉昆也和他的那几个朋友一样,闲暇之余就是喝酒聊天,谁帮他也没有用啊!

整个一部剧真实而有时代感,那个时代的歌声,快乐的节日,小鸟在前面带路…甜蜜的事业,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熟悉的旋律中,秉昆一行人一排的自行车开路,一起上下班,一起拿桶在街道外面接水。大年初一,挨家挨户的拜年场景,吃着各家的油食,各类糖果,点心,小孩子们塞满了两个布兜,过年尽情的玩儿,都不用回家吃饭,走到哪儿吃到哪儿。一个不大的屋子,三三两两围坐,吃瓜子,唠嗑……父亲、母亲、哥哥、姐姐 ,身旁喧闹的孩子们,欢腾的热乎的饭菜,一家人团聚一起,热热闹闹的喧哗场面,那个时候的年,真是热闹而有心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