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好拳击绑带去看的,绑带最后用来抹眼泪了。

这个故事有诸多为了完成度而简化处理或者不够完美的地方:比如闺蜜偷男友这种老套而现实悬浮的设定,比如续训练卡的钱哪来的以及杜乐莹打大比赛之前不实战的情节漏洞;比如性格扁平的情节工具人妹妹和爸妈,比如杜乐莹遭罪的铺垫太长了而训练的场景迟迟不来,叙事节奏有点前缓慢后草率。但这都不妨碍故事的内核狠狠地让我产生共鸣。
这是一个对抗性体育如何给人力量的故事。
讲讲我的经历吧。认真力训一年,入门格斗半年。同一学期还进了足球校队。这一年从快递都没有力气去拿,到有了四块腹肌和清晰的三角肌,完成了人生第一个引体向上,体测长跑拿了满分,可以持续每天训练两三个小时了。

实在有太多训练细节让我感同身受。拳击课前热身跳绳练协调性,力训时的怒吼,拉伸和按摩的尖叫,自重有氧做到想哭。但是更重要的共鸣来自于主角和自己是同一性别带来的相似处境。特别喜欢前后对比的那个镜头:曾经是失意的杜乐莹在窗前看教练打沙袋,后来变成落魄的教练在窗前看精神焕发的杜乐莹训练。前任曾经是我唯一知道的能做引体的女生,而在分手一年多后第一次把自己的身体拉过横杠时,我知道沙漏已经发生翻转。我不再是记忆里那个只能仰望她的旁观者。我是故事的主角。
(第一个引体的时刻:刺刺一枚的广播 )
训练,而不是给人做饭。去做梦想的主角,而不是耗材。在密集地照护过有自杀自伤倾向的前任一年多后,这种重新把自己放回第一顺位的感觉我好明白。尽管在去看之前还担心主角是不是一直就喜欢这个教练,做出重大改变的原因是不是因为她好爱。但是贾玲作为一名优秀的女导演,果然没有让女观众吃这口屎(据说这里是改编的!!贾玲好棒!就凭这点就值五颗星)。虽然雷佳音是明面上对等的领衔主演,但其实也只是情节工具人。中途退出对主角造成重创成就主角的人物弧光然后落魄,这类冰箱里的男人真不错!杜乐莹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参赛的那一刻,就意味着这部片子从头到尾是关于她一个人的。
这位前任也是我要去学格斗的最初原因。她家暴过我长达八个月。不过,从离开关系到真的开始接触格斗,又花了我一整年的时间来做心理准备。刚开始的时候完全无法面对被打,太容易闪回到创伤性的记忆了。在经历了一整个学期的拳击大班课,八节柔术课和寒假又八节的拳击一对一之后,我仍然不是很确定此刻自己有没有足够的勇气和同重量级的经验选手对打。但我知道我的勇气在增加。由于身高和体重在女生中还算占优势,我在目前经历过的和同学的实战中经常赢。然而格斗精神的伟大之处不是在于赢,而是在压力最大的身体的窘境中,依然必须去思考,去应对。不要跑,不要提前做闪躲,目光不要离开径直而来的拳头。所有这些违背本能的训练,都是为了做出反击。
对抗项目让人直面创伤直面失败,而不放弃。正像张伟丽20年卫冕失败但是又摘得金腰带那样;正像23年世界杯上中国队以10人应战海地那样。这是GOAT的意义和竞技的意义。完全人格,首在体育。而对我来说这恰恰是最重要的部分。我无法再穿越回去挡掉当时对我挥来的拳头然后回击和KO对方,但是如果能站上拳台而不逃走,就意味着过去的痛苦,对我来说是可以面对和承受的了。杜乐莹被痛打,但是她忍不住继续练习空击和富有力量地跑走。她赢了。我真的很开心故事无比精准地落在了最具有格斗精神的结局上,而不是一场热闹的胜利。
最后,上楼时感应灯依次亮起的长镜头,窗帘忽然乱飞,最后揭示是杜乐莹试图跳楼的叙述巧思真的很让人喜欢。杜乐莹打的对手的形象是参考张伟丽对手乔安娜设计的吗?还是说这是标准格斗发型之一?贾玲太了不起了,而且太帅了。抛去电影不说,作为健身爱好者,光是训练的剪辑镜头我就愿意看20遍。体重55kg的情况下硬拉120kg;负重10kg(还是20kg?)引体向上,核心爆发力和耐力都惊人,太空步非常漂亮……还是一个40岁的姐姐!!!!其实不这么大重量,在情节上也是能完成的。但她真的练到把这组镜头做到了170%的效果…本身就足够成为榜样了????????
看了片子就会知道,贾玲实际上做的是非常高强度的力训和拳击专项训练,减肥只是副产物。宣发讲减肥是因为所有人都能理解的只有减肥,实际宣发效果也很好。支持女导演做不完美的表达赚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