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的时候没有认真看。。因为学校要写论文重新一边做笔记一边看了一遍感觉真的很绝很绝。。。虽然是女同片但个人更喜欢前半段还不是爱情的时候。
哈哈哈哈哈所以论文写都写了不得在豆瓣上发个影评!
电影以两位女主展开,对神态、艺术、情感、画、性别进行了细腻的描绘,整体基调文艺静谧,以女性的凝视为主题。通过视觉语言、构图、声音刻画了玛丽安与艾洛伊兹的情愫,从开始有意无意的偷瞄到后来同床共枕的长久对视,导演瑟琳席安玛都用一种女性视角进行渲染,影片克制又波动,有着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张力。
电影形式与风格
总体整部电影色调复古又柔美,有着油画一般的质感,电影在法国莫尔比昂的一个海岛取景,孤岛、海浪、悬崖、火光、木质建筑等等都给电影增添了细腻的色彩,首先让观众有了极度舒适的观感,让观众观感好最主要是靠其拍摄手法以及构图之美,作为文艺片,这部电影把静谧美发挥了淋漓尽致,采用了古典的印象派色彩,大量运用蒙太奇和长镜头的经典拍摄方式,镜头的切换把女性的特点都完全但又不刻意地展现到了荧幕上,让原本演员细致入微的表演、情感的展现更上一层,电影中有非常多的特写,人脸部表情的特写、手的特写、画的特写,甚至出现多次女性的裸体以及对腋毛等私密部位的展示,这并不会使人产生厌恶或其他不正当感受,反而更容易使观众加入电影中的人物凝视。还有一点,电影全片所有画面不会超过三人,使景和人的比例完美平衡。其次,声音的处理也是奠定电影基调的重要手段,全片除了最后维瓦尔第的《夏》没有强烈的背景音乐,而《夏》用的也恰到好处毫不突兀,它共出现两次,第一次是羽管琴的弹奏,表现了风暴来临、闪电、狂风,第二次是由弦乐重奏,与最后艾洛伊兹的情感相辅相成。电影中最多的声音的主要是靠人物之间的对话和自然的声音,例如海浪拍打悬崖、踩到木地板发出的吱吱声、壁炉火焰火苗跳动的滋滋声、铅笔在画板画纸上刮动的嚓嚓声、海风吹起围巾和裙角的声音无不都烘托了电影的主题气氛。
电影母题——凝视,与风格与主题之间的关系
《燃烧女子的肖像》最具体现的就是凝视,整部电影的故事内容剧本格局其实是很小的,但电影中每个凝视都具有着强大的感染力,凝视贯穿着整部电影,推动情节的发展,甚至从凝视到了“爱情离别时是否该回头”和男性的思考(其中玛丽安说到“为什么不准许画男性?因为怕画出伟大的作品”令人印象深刻。)两位女主将电影中每个凝视和不凝视都表现到了极致。电影一开始艾洛伊兹的女仆和妈妈就告诉玛丽安上一个画家失败了,因为艾洛伊兹不愿做模特,不愿向画家展现自己的脸,所以希望玛丽安从一周生活中的观察来作画,影片开头艾洛伊兹的脸也迟迟没有出现,她是处于一种完全没有交汇的状态。直到她们开始交流,为了作画玛丽安渐渐看到了她的部分表情,玛丽安努力观察她各个部位将其拼凑成一幅所谓的画像,但这是僵硬且不真实的,所以影片第一部分的凝视是不自然的;在玛丽安向艾洛伊兹坦白后,她们的眼神有了接触,是带有情感的,是生动的,她们的凝视有了主客体的交互;之后在篝火吟唱,玛丽安看到艾洛伊兹燃烧的裙子,她们透过篝火相互凝视,从而产生了“燃烧女子的画像”这一画作,情感迅速升温,影片达到一个小的高潮;再到艾洛伊兹朗读鹅耳甫斯寻妻的故事,引到了“是否回头”这一讨论,她们的感情达到高潮,但离分别也越来越近;最后一次的凝视是极其短暂的,艾洛伊兹的一句“回头”和瞬间的对视为她们画上句号。所以这部电影的主题,个人认为凝视是大于同性爱情的,她们之间的爱情是由凝视而生,眼神的对视重于话语,导演席安玛以女性的角度将整部电影的重心凝聚为凝视这一神态。
电影片段与其表现方式
(1) 篝火:篝火吟唱是本片最经典的片段之一,艾洛伊兹裙子着火的那张照片也作为送去戛纳电影节的海报之一,电影一开头“燃烧女子的肖像”正是这个场景的作画。摄像机透过火苗映出她们的凝视,映出从艾洛伊兹眼睛里透出的坚定,裙子着火其实几秒过后就已被扑灭,但她们隔火相望的那一刻具有着无限延伸的美感和情愫,然后场景戛然而止,影片剪辑直接转场到她们在海边爬悬崖的场景,感情开始促成。
(2) 作画:这个场景是最明显点出凝视的一次,摄像机再次以蒙太奇的手法刻画对视,艾洛伊兹说“我们站在同一位置上,如果你在看我,那我在看谁呢?”
(3) 堕胎:与大多电影不同,这里的堕胎是十分平静的,没有叫喊,没有撕心裂肺,从两位女主用各种方法帮助女仆堕胎,再到画面固定于躺下的女仆和艾洛伊兹,到玛丽安将此作成画,从头到尾都只有女性,这并不是对堕胎的美化,这是女性自己的选择。
(4) 白纱:那一瞬间的一袭白裙在电影中共出现三次,两次是玛丽安的幻想,这是她的转瞬即逝的离别的不安。
(5) 回头:回头从艾洛伊兹朗读鹅耳甫斯寻妻的故事而起,女仆认为“回头”太糟糕了,鹅耳甫斯这么做是没有道理的,“可怜的女人!”艾洛伊兹认为“他被爱冲昏了头脑,忍不住。”玛丽安说“不是忍不住,回头可能是他做出的选择,他选择记住,不是爱人的选择,这诗人的选择。”这一场景是一场女性的对话,与最后的离别说的“回头”相呼应。
(6) 离别:她们的离别是非常短暂的,几乎是戛然而止,玛丽安跑下楼,艾洛伊兹对她说“回头”视线在一刹那交汇,然后迅速转场回开头玛丽安与学生的对话,这一瞬间的场景让人意味深长。
(7) 重逢:最后两次的重逢都是凝视但不是对视,玛丽安在画展上看到艾洛伊兹的新画像,木讷的画像并不能传达艾洛伊兹的眼神,只有玛丽安对28这一页久久的凝视。另一次重逢目光也没有交汇,维瓦尔第的《夏》再次以较为激烈的弦乐重奏的形式出现,玛丽安凝视着艾洛伊兹一系列的情绪波动,这一次是她的视线与摄像机与观众重合。
最后想说,裙子着火那一段真的是我人生中看过最难忘的片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