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理与电影 
  1、命理与电影
  命理即人生的命运和道理,人的命理其实是遵循天道来运行的。而天道则包括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系统即运行规律。一个人的命理就像一部电影,首先是组成他和周围自然及社会的系统,再到他内心的系统。(电影里的个人内的系统和个人外的系统。)那么命理是如何运行的呢?我认为命理的运行是一种冲突与平衡冲突的关系,而这种冲突与平衡冲突并不是一种相对的暂时的关系而是一种绝对的永恒的关系。就像是一个婴儿在刚生下来时他肚子饿会哭会产生他与周围人的冲突,当母亲喂与她奶的时候她就会恢复暂时的宁静;而当她逐渐从婴儿变为一个人时,他因为无法认知自己而对周围的一切感到困惑或者恐惧他也会哭也会吵闹,当她从镜子中认识自己后经历了“一次同化”与“二次同化”以后这种与周围世界的认知冲突又会找到平衡。(“一、二次同化”参考拉康的镜像理论。)人在经历了“二次同化”以后逐渐成为一个社会的人,他不仅仅需要探索社会也需要探索宇宙和人生,每一次探索都会产生新的冲突和冲突的平衡,并且探究人的命理并不是孤立来看的人的命理要遵循天道的运行规律,受天道制约。以下结合两部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和《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来具体分析。
  《本杰明巴顿奇事》中大卫芬奇用了一种形式主义的方法来解构一个人的成长。本杰明巴顿从出生就是一个老年人但是他老的时候就长成了一个婴儿,乍一看这种逆生长必然与宇宙的运行规律相悖,但其实在这种夸张的形式与表现主义外壳之下巴顿也经历了婴儿到童年少年再到成人的转变,在他不同的人生阶段他与周围的人和事有不同的冲突和冲突的平衡,就像在他步入中年的时候他长成了少年的模样他开始担忧他的未来当他长成孩童如何处理好爱人的关系?他的这种担忧与矛盾成为他和爱人以及周围社会伦理的冲突,也许最后冲突的平衡并没有导向故事上扬的结局但在故事的终点却有所平衡,导演在故事开头制造了冲突在结局回答了观众问题也让故事的冲突得到平衡。(几年前看的电影了并不做过多剧透。)
  而《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则以另外一种方式思考了“天道”及“命理”。“天道”宇宙社会人生运行的最高境界是达到一种“和”的境界,自然宇宙能够与人和谐共处、人们不会对自己的社会认同和性别认同感到困惑因为社会能够互相包容,能够融合具有不同社会身份性别身份的人,“天”从来都不会束缚人类探索也不会强迫人类必须要接受某种观念,“天道”从来都是包容的、和而不同的。在《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中将埃利奥与奥利佛的爱情与意大利半岛自然的美景相结合,他们在瀑布下互相倾诉爱意,河流果树见证了他们爱情最美好的样子,他们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也尊重他们的每一次选择。片尾埃利奥与奥利弗通话时,埃利奥父母对他与奥利弗关系的包容与接纳体现了一种“和”的观念,一个正常的家庭并不是要强迫或限制你被迫接受某种思想并不是要控制你从而另你对你的性别身份认同感到困惑和烦恼,家庭是一个“小”的社会,扩大到整个人类社会同样也应该遵循“和”、“和美”“和而不同”,在《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中似乎摆脱了以往同性电影中,同性酷儿因为社会性别身份认同而感到的无助愤怒以及消极避世(英国新电影运动中理查德森的电影《愤怒的回顾》、安德森《如此运动生涯》中的酷儿们因为当时英国的社会或者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达不到一种“和”的认同主角往往在愤怒中走向了一条低落的结局之路。),在《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中埃利奥与奥利弗是被自然和社会祝福的,因为“和”的观念让他们拥有过一段美好的回忆。
  电影和《周易》一样是一门研究人的命理与天道的艺术与学科,电影中的冲突与平衡都是围绕命理与天道来展开的,电影中对视听语言的选择镜头空间的调度使得导演是构建出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的结构和运行和“天道”一样具有肖似性,只有把人放在其中来探索人和人类命运才是比较合理的,比如在伯格曼的《第七封印》中主角与死神下棋的平衡性构图表达的是一种与命运的平等博弈,而在《黄土地》中对平衡构图的打破,地平线处于画面顶端是一种千百年来延续的传统对人性的压抑与束缚,又比如祈雨的一场戏中人位于画面的底端强调的是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处于不同电影调度中的角色他们思考着一个问题他们从和而来他们又将终究去向何方?这是导演抛给观众的问题也是答案,就像是算命导演在抛出问题的同时也给出了答案这个答案就像算命解卦一样需要观众去解,天道的运行是一种规律一种规则天道是不能够改变的而要去顺应,其实,我们算命的目的也和导演一样让你去解卦就是为了让你有一颗好的心态去思辨即将发生的事,在算命和解卦在迷影和解构中需要的是一种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