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雄狮少年1和2的观感,是一种被说服,被打动的过程。一开始我带着对所有类同的周星驰电影式的疲倦和对老套的少年根性故事的批判去看。但是我在看的过程中,一点点被软化,被感动。
第一部里导演一定也进行了摸索,磕磕绊绊,掺杂着很多旧元素的故事,在阿娟进城打工的前后处,显出了团队聚焦现实生活,认真塑造角色的真诚。阿娟真正的蜕变,并不是通过在家乡学习舞狮,是现实的大山压在他瘦弱的肩头上,他在真实世界的群山里隐忍,迷茫,痛苦,挣扎,这种部分,都在天台舞狮的地方,通过非常写意的方式展现出来了。
我在看这里的时候,看到阿娟跪倒,撞翻桌子,踉踉跄跄,最后轻轻跳上石头和板材累积的高台,狮头眨巴两下眼睛,音乐突然变调,镜头拉远,他在天台穿梭如游龙,我一下子就流泪了。舞狮,就是上山下山,心中的一声咆哮并不是说有就有的,当万千世事的挤压之后,是否还能在生活中做一头雄狮,这是一个残酷的问题。
阿娟舞狮罢,朝阳初升,皎如太阳升朝霞,他迎着清晨第一缕阳光数着心跳,和这座奔忙的城市同一脉动,然后他像选无可选,把狮头留在了天台上。山没有尽头,他越不过去了。这是一种对命运的无声地质问。如此美丽,并不辛酸,又充满了辛酸。这个瞬间要真的为生活苦过的人才能写得出来做得出来。
后来阿娟又舞狮了,他对于要不要继续跨过“总也越不过去的高山”给出了回答。人就算千难万险也不可达,但精气神要去,要在,心向往之,虽九死其犹未悔。
第二部,切入点我觉得也很妙。阿娟和阿猫阿狗一起去上海打拼,想用舞狮再挣口饭吃。阿娟还是那个阿娟,没有一次成功就修成正果,人生的路还在一步步走,苦也一点没少吃,三个人活得像油腻木桌子底下垫桌脚的半块砖头。但还是要舞狮。后来再去练搏击,也是因着舞狮的缘由,循了舞狮一路走来的路吃过的苦。
这一次,阿娟打拳的故事要比学舞狮扎实得多。抗揍皮实的阿娟,在训练和比赛中脱胎换骨。这一部里张瓦特和小雨的角色塑造都好,他们都很成熟,不嘶吼,不煽情,不莫名其妙就被煽动或劝退,他们是寻常人,但是又是那种在生活中会遇到的倔强不屈的强者,是可以独自面对困境的人。张瓦特身上堆积着电影的喜剧底色和包袱笑料,但是又没有让人膈应的刻意与油滑。是种生活里的好笑。阿猫阿狗经营的小吃摊也有声有色,他们靠着自己的双手,在这座城市创造出了自己的生活。
阿娟的打拳之路和人生一样坎坷,百折不挠,台下十年功。他的命运与热望,与小雨守护家的心愿和坚持,张瓦特咽不下的那口气彼此交织,每个人都选择了,深沉理性而坚忍地选择了自己的道路,他们就在这样行走着的道路之中遇到了彼此,生命交汇,同仇敌忾,同气连枝。
我很喜欢是金木阳的阴谋得逞,一切就像所有人预料的那样顺理成章。超人式的转折没有诞生,这才是生活。阿娟阿猫阿狗再次孑然一身,被打被遗弃,三个人抱在一起哭着想回家。不信邪的女记者在家里喝着闷酒一遍一遍看照片,这才发现一个疑点。故事再次被串联。小雨的清明与义气,张瓦特的坚持,大家再次拧在一起,打动人的地方像闪闪发亮的碎片,密集却又不会打扰到整个故事的流畅性和整体观感。
阿娟最后站在拳台上和肖张扬的一决胜负,非常有一种武道精神。但是处理得又很克制,这不是一个万人空巷的众目睽睽下的发生,是大家看完热闹之后,导演用了一场常规高潮之后的战斗,尊重了拳台上的每个人,尊重了阿娟的付出和他身上所带有的清拔之气。
是的,看完雄狮,感觉至深的是整个作品所带来的一股极清新的清拔之气。像山里的竹子,像一个清矍又有些年迈的武者。阿娟,这个有着女孩名的男孩,从一个病猫样的留守儿童,成为了一名富有中国传统武道精神的年轻武者,从木棉花的意象,走向了白玉兰的意象,又再次展露出木棉花的意象,醒狮的文化色彩和精气神依然是两部电影的底子。
阿娟身上带着高速发展的中国极贫苦的一代年轻人的影子,带着他们找寻自我,认知世界,百折不挠地在生活中立足的真实情景。每一个认真生活过的普通人,都会在阿娟身上找到一点真挚的共鸣。
我最喜欢的,除了木棉花和玉兰花的意象,还有杂草的部分。我们这些普通人,是否也能和阿娟一样做立根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杂草,再回以命运一击,这虽然不再是一个新鲜的命题,但是这里的表达,依然在这个永恒的面对生活的问题中,给了一个动人心扉,甚至有些振聋发聩的答案。
最后,我也很喜欢片尾曲,狮头和拳台出现在生活的各个场景中,地铁上,办公室,卖场,菜市场,生活中处处都是战斗,我们到底做病猫还是雄狮?这让这种原本只是热血呼喊的话语,变得有了更加真挚的力量。
非常感谢创作团队的努力,让我看了这么动人的一个故事。很遗憾就是没能早点去,没能多看几次。
面对它所遭受的非议,只能说,认真去看了这个故事后,是不会在乎那些东西的。只会希望阿娟和朋友都活得好,阿娟能有好多学生,不管是学拳的还是学舞狮的,希望阿猫阿狗的小吃摊做大做强,开出连锁,三个人住上大房子,然后快给爸妈先都买上新农合吧(。你们三个也买点保险吧????看到阿娟说爸爸从没办过医保,我真的狠狠难受了……多少农村的家庭不都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