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剧已经很良心了,但是剧评居然满满的恶意,而且发现最近几年几乎所有的剧都是这样,铺天盖天的恶评,是不是这样就能打开流量密码了?

春节期间看了这部剧的宣传,就比较有期待,首先就是原著叫做《三棵树》,我工作的地点就距离现在的哈尔滨东站也就是当初得三棵树站不远,所以想看一看剧中是怎么描绘三棵树的故事的,但是实际一看,发现剧中都改了虚构的地名,原著三棵树到大连,改成了宁阳到哈城。但这不影响这剧的细腻和真实。

高满堂的作品一向是历史洪流中的小人物的命运进行曲。所以只有熟悉和理解那个时代的人才懂得当时的一些人和事。因为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地域性,也只有距离这个地区比较近的人们才可以更加理解。

整个剧的戏剧逻辑非常合理,节奏清晰平稳,每一个人的命运都非常符合戏剧逻辑。

这个剧因为太真实,太关注每个人群的命运,导致塑造得每一个人物都没有朝着最可爱的方向去写,这也算是一种创新。

首先说马魁,这个角色的结局是抓捕毒贩时壮烈牺牲,有人说为什么不能大团圆,这个就涉及到戏剧逻辑的问题,因为大结局里需要有很多升华总结的桥段和台词,这就需要设定一个集中的场景来解决,那么马魁的墓前无疑是最适合的,所以就必然设计这样得结局。当然必须承认,贾金龙在双手被控制的情况下刺死马魁确实比较牵强,但这一段丁勇岱老师的表演是比较精彩的。

然后要说姚玉玲的结局,姚玉玲绝对是那个时代比较有代表性得一类人,而且她得结局也是符合戏剧逻辑的,虽然牛大力并不适合她,但是她造成最后结局的原因并非是因为没有嫁给牛大力。而是她选择贾金龙的必然结果,而按照戏剧逻辑,姚玉玲和牛大力其实是密不可分的一条线索,所以最后安排他们在哈城相遇就是最合理逻辑。而作为一个毒贩得妻子,丈夫被判死刑,她自己能够带着孩子自食其力,坚强地活下去,把孩子养大,这其实是比较让人钦佩的,所以这个结局并非是对于女性的诋毁。

但是高满堂的剧也一直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戏剧逻辑清晰合理,张力满满,但是很多桥段设计都会有一些小的BUG。

比如,汪永革和马魁的过节,汪永革害怕承担责任而故意隐瞒事实这一点有些牵强,当然也不排除当时人们不懂法,有恐惧心理,但剧中并没有交代。但是后来汪永革中风然后间歇性失忆多次去公安处自首的这个桥段则是神来之笔。

这个戏演得比较好的,有丁勇岱、胡可、刘钧、姜妍、刘冠麟、李乃文、宋家腾和大院里的一众配角。

两位男一和女一,白敬亭和金晨感觉都不太适合角色,但是调教的比较成功。

姜妍因为这部戏又小火了,应该说她是颜值和实力并存,而且三十多岁演十八九岁毫不违和。其实姜妍很多年前就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绝对属于那种人好戏好的类型,在年轻演员里台词功力也比较出色。这个角色无疑是非常适合她的,而她也完美地完成了任务。

铁路是时代发展的缩影,剧中78年到84年的车厢内景是影棚拍摄,就显得很不真实,话剧感有点强,但是84年以后的戏就是在真实的车厢里拍摄,立马就觉得是从舞台落到了大地上感觉。所以布景的重要性体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