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TXQ FICTION系列的第三部作品,这次的《魔法少女山田》实际上是和主创同期举办的线下展会《恐怖心展》进行联动放映的,恐怖心展的主题便是展现那些日常之下隐藏的恐怖,展品有视频,也有照片。

主创的理念是:恐怖是一种复杂的情绪,而呈现方式是可以高级的,并不是只有鬼怪才能吓到人,恐怖其实就隐藏在日常的各种元素之下。

...
公园的旧景物,旧照片,狭窄阴暗的楼道,这些都是日常之下展现的“恐怖”

而本作《魔法少女山田》的主题为“恐怖”,实际上也出现了大量和展品相似的视觉镜头,例如,剧中不止一次聚焦山田狭窄阴暗的住所。

...
山田的住所,和楼道展品几乎是一致的

这种“日常下的恐怖和诡异”其实就是本作的刻画重点,这也是为什么本作几乎没有灵异要素的原因,而大量让人不安的视觉元素却充斥了整部作品。

回到故事本身, 山田是一个可怜和善良的老师,但他又不仅仅是一个可怜和善良的老师,他的这份善意是带着病态的、是带着诡异和偏执的,山田的形象并非只是“可怜”,他也承载了作品核心的恐怖主题载体。

装扮成魔法少女本身就是奇怪的行为,虽然山田把自己模仿动画中少女的尖锐声音称为“闪耀悦耳之音”但恐怕各位观众在听到收音机里传出的录音时产生的更多是不安与害怕。

除此之外,山田的很多行为都是诡异且反常的,比如半夜闯入学生的家里教育别人,不请自来的去给女生教课,以至于让女生的父母认为他是一个骚扰狂。

山田讲述好几次学生的故事都和霸凌有关,有一次提到了自己小时候内向自闭不敢和他人交流,所以山田小时候应该也遭受过霸凌,这或许也是他异常的根源,也是他“害怕孩子们”的原因。 山田的酒友也在无意中透露山田或许对孩童是恐惧的,他希望的是将孩童限定在特定的框架之中,是一种执念,足以把人逼死的执念。

...

...
山田的魔法少女涂鸦和头套,都是他基于对孩子们的善意而制作的,但实际效果非常恐怖渗人,这是否说明他本身就已经存在一定的精神异常了呢?

山田是一个对孩子们温柔,也非常关心自己女儿的人,但为什么他的前妻和女儿却如此疏远他,以至于连搬家都不告诉他一声?这种冷漠绝非寻常情况,哪怕是离婚的人,也不至于完全没有联系方式,恐怕前妻和孩子也是被他的这种近乎诡异的执念所吓到了吧。

山田想要的并非只是单纯的“教书育人” 因为这个愿望实际上早就已经实现了,山田追求的,是某种更深层次的偏执,至于是什么,笔者也说不上来,这种偏执不被理解,这才是击垮山田的核心原因。

...
面对山田的魔法心灵鸡汤,座位下的孩子们全是一张张索然无味、不耐烦的面容,可能孩子们并不是那么喜欢山田

如果山田放下自己的执念,回归到日常当中,我相信他是可以融入社会好好活下去的。但本作的第二个关键人物,也就是三田导演,为了制作出自己心目中的“完美节目”而把山田推下了深渊。

...
孩子们的信,几乎可以确定是三田导演伪写的,无论是措辞和笔迹都和儿童相差甚远

...
山田在黑暗中病态的笑,让我想到了前段时间看的《异形夺命舰》 此时的他已经将这个谎言作为了最后的救命稻草

虽然作品并没有明说山田是因为如何原因自杀,但恐怕和三田导演的引导和欺骗是离不开的,一个临近崩溃的人只需要推一把就会走近极端,恐怕,山田最终也知道了这一切都只是一场骗局而已。

...

...
对天花板的拍摄以及孩子们的画中“飞起来”的魔法少女,明示了山田最后在孩子们面前上吊而亡,几乎是“饭沼一家”哥哥旁边壁炉火焰手法的复现。

...
手里拿着绳子的山田去了他此生最后一节课

上吊的山田终于能像魔法少女那样“飞翔”在空中,孩子们看着他在天花板摇摇晃晃的样子,将这一刻隐藏在自己最深的记忆里,而这份记忆逐渐演变成了魔法少女恐惧症,演变成了“唱既死之歌”这样的都市传说。(然而,从第三集的staff表出现的相关人员来看,这个都市传说完全有可能是由三田导演自己炒作出来的)

再仔细体会一下三田导演为了制作作品而无所不用极的“恶意” 自然就能理解这个故事的恐怖之处在哪了,第三集最后的staff表,所诠释的含义与“饭沼一家”最后三张写着哥哥的纸条是拥有同等威力的。

笔者认为,和“饭沼一家”一样,本作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因为作品最终的着力点回到了人性这一主题上,代表希望和奇迹的魔法少女变成了鬼魅,善意变成了偏执,无论是山田还是三田导演,或者是作为叙事者的贝冢,他们都陷入了某种执念当中,这一切都标志着人的异化、日常的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