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2星的原因倒不是真的觉得「较差」,但是实在是给不了三星是因为三星被释义为「还行」,which我认为不行,只是还没到较差,因为毕竟选题没错,谢谢导演想到了这样的题材,想到了85岁的妈妈仍然是妈妈。但我不知道是不是被过度营销了,我觉得,这部剧,被高开低走了—或者说,整部戏最感人的就是它的设定:更年迈的妈妈要照顾患有阿兹海默的年迈的女儿—但,这就是全部了。
接下来是按照顺序的一些情节的感受:
刚开场:母女俩的生活气息很弱,我不知道导演想表达什么,是老姑娘和妈妈常年生活在一起的那种不对付?是老太太的表面那种古怪老顽童,女儿表面上的瞪眼不买账,实际俩人母女情深?但我不懂这么设立的意义是什么,女儿一辈子未婚和父母住在一起,现在父亲离开了,只有年迈的母亲,为什么一定要表现这种冲突,我实在不理解把母女俩拍摄的表面别扭的意义。思前想后可能有一个目的,就是女儿病前妈妈是老顽童,女儿生病后妈妈虽年迈但是无论什么年纪仍然为母则刚,但是,我感受不到这样的冲突的带来的益处,甚至乎导演拍摄的细节让我觉得太过了还有点尴尬,比如刻意的红酒杯,怼着拍的烟头,妈妈到门前拿着啤酒问女儿:来一杯吗?啊,太尴尬了,重点是妈妈最开始的语气字正腔圆,感觉和女儿的对话不是很有生活气息(虽然我知道她的人设是一个很有腔调的人,但是有腔调和出戏是两码事),很明显,一开头老太太有点点机灵过头了…..导演恨不得拿个喇叭对着你的耳边说:快看这对老知识分子母女有冲突,不对付,快看她们有腔调,快看她们年纪这么大还喝酒抽烟….观众:所以故事是??
后面有一段值得一提的我的哭点,就是女儿确诊后,从问了医生那里后,她戏里那段没说过话,一直是妈妈的话语和表演,和之前的傲娇不同,妈妈虽然当时还不知情,但是潜意识的催使,她突然更母亲了一点,俩人对戏,吃饭,母亲「喋喋不休」,不论多老年迈,啊,这是妈妈啊,泪目????
镜头感觉很有分离感
后来妈妈被送去疗养院还是哪里,过了一天就回来了,女儿告知了病情,妈妈突然一下转变态度,表现的十分理解和听话,连连说:对不起,说真希望这个病是我得,我太粗心了。咋一眼看台词很合理,但是妈妈的表演其实有点抽离,突然一下的转变,很突兀,大概是导演希望能够跟之前的老顽童形象产生对比,突出转变,但是,前面的老顽童太刻意,这里的道歉,也太刻意。我带入了一下,这不是女儿说她割到手了,她受什么伤了,她是确诊得了阿兹海默诶,我们都知道的阿兹海默诶,通俗点来讲众所周知的老年病:老年痴呆,她是女儿诶,怎么可以她比我先病,这样的情绪冲击,我觉得戏里的那几句台词,没架住这里应该有的情绪爆点。
真的很刻意……
后来妈妈饭桌上鼓励女儿:喵,鼻子上弄一点蛋糕还是什么的,啊,真的很刻意…
然后提一下本文和本电影都毫无意义的一段戏一个角:文淇??!!!出现的意义是什么???无聊透顶??女儿病了,所以公交车上被人构陷,记不得????表达病了就要这么来表达????可以,但没必要,纯粹凑时长,凑冲突。。。
女儿尿裤子那里,为啥密码锁突然门打不开了?!有毒吧!讲她尿裤子没有别的讲法吗?!好的我懂,情急之下对吧?
女儿不吃药那里,非不要吃维生素,为什么??称归尘土归土,就是不吃维生素。抱歉,get不到。
超市打架那里,那个被偷钱包的人,十分不讲理,剧情也十分不讲理,和文淇那段一样,十分可以,甚至母女俩跑起来古惑仔文学那里,也很刻意。。。后面母女的互动都很刻意
到这里我基本就不想看了,根本就是骗眼泪的题材,强行加了剧情编进去,凑数罢了。说真的,如果可以的话,剧情哪怕不够,拍短一点也可以,OK吗?
其实整部戏到后面基本都是在表达:女儿对妈妈—我有没有给你添麻烦,我不记得你了,但我感激你,我爱你,我又记得你了。妈妈对女儿:照顾照顾照顾。文淇:毫无意义。养老院:工具人。
题外话:电影今夕何夕?母女都不用手机,故意搞得这种很古早的氛围,导演认为这个不重要?或者说就是要这样,母亲才会突然从养老院回来,母女从不电话沟通,从不看电视?密码锁?
后面,我已经无聊的躺下了,硬撑,终于到了三年后了,我觉得非常好,电影应该要结束了,结果!!结果!谁知道!!文淇出来报恩了?!有大饼!!!!!我彻底怒了!!
对所以垂垂老矣的生命们不能救赎必须要出现新一代新生命才会有朝气?
对 所以相依为命没有后代的女人们 生病后都十分悲哀只配走向深渊和大海?
对 所以这部戏前面看似在讲母亲原来后面在讲阿兹海默然后最后的最后你发现在讲不要丁克?
垂垂老矣的故事里 老东西们相互守护不好吗??这你也要来judge也要来说道也要来管一管??
这让我想起了梦华录说是女权其实比谁都看不上女性
这部戏说是坚强母女相依为命其实根本不知道在说啥 啥都想说 啥也没说 白白让我前期太自我代入哭了一场
值得一提的是:最后母女两个人在海边起舞,潮涨潮落,自古如斯,海恒在,人非也,配乐和画面,动人不已,让我不自觉的感到遗憾,想起了海边的曼彻斯特,如此的题材,如果能很subtle细润的表达,该有多么感人啊,毕竟,艰难的推着女儿前行的,那可是85岁的妈妈。
可是这部电影,没做到。
————————
补充一提的一些:
— 电影太多bug 刚没一一记全,补充下:后面女儿说的那个溺水的人???是谁,解答了嘛,有意义吗??无语。// 片尾的小短片是阿尔兹海默症的一些病人们的短视频,都很有爱,不过翻来覆去的,一直只是几个人,感觉有点敷衍,最后升华了,想致敬很多,但最后致敬是致敬了一点,就一点,不多。和这部电影给人的感觉雷同:想表达很多,最后表达了一些,也不多。
— 我的两位朋友都在我出戏后仍然在戏里发出了不同程度的抽搐,所以我尊重这部戏的哭点和它感人的地方,但是还是那句话:好哭不等于好电影。
— 影片致敬了阿兹海默,致敬了妈妈吗?我不知道。为什么不呢?我不知道。在最后那段致敬阿兹海默的文字出现前,我一直认为这部剧是讲妈妈,毕竟,妈妈最后也帕金森早期了吧……
— 我的朋友看电影的时候带入了,她说 老太太很像她的奶奶,所以她对影片不予差评,我尊重。 但是我不推荐看这部片子,7分+的豆瓣分数,选题至少贡献了5分,演员贡献了剩下的,而电影本子本身—毫无意义,这对妈妈和女儿上演员请就位演一场20分钟的短片母女戏,照样能惹哭你,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