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太喜欢这个节目了!从二月追到四月底,今天看完了~感觉会是今年最喜欢的综艺。每周在一节车厢里观看一次可爱的对谈,就这样乘坐一节一节车厢,拼接成一趟特别完满的旅途~

...

我一时兴起想要把喜欢的、给我感触比较多的印象和镜头画在手账上,一下笔就直觉地画了几个圆形的“泡泡”,自己被惊奇了一下,因为这就是我的观感的具象!看着不同的女性音乐人和宜农之间连接出的不同颜色的bubble,我在这样的泡泡中和她们一起走了一段,感到一些轻盈的、珍贵的分子也进入了我的泡泡。

...

????‍♀️女性创作者,有什么特别的?

起初看到这个企划的“全女”tag我期待不已,同时也隐忧会不会仅仅是召集女性,而避不谈论女性话题呢?但看了几期就发现自己多虑了!她们不但不避开女性身份,反而是细致地讨论,很多嘉宾的每一句话在我看来都是充满女性视角的。除了音乐人的身份,她们还曾经或正是医学生、科技从业者、幕后工作者,也有人选择成为了另一个人的母亲,安溥说“这是一个一旦成为就不会终止的身份”,有人穿过了死亡的隧道获得新生,有人在名利的激流勇退寻找自己的平衡,有人是跨越文化边界的异乡人……女性是共同的身份,但人生是各式各样的路途。

20、30、40代的女性创作者,带着自己的身份和涉过的人生来到这个对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来路,了解自己也关心周遭或社会的生态,有成熟的自我观和世界观,懂得表达也懂得倾听,有坚定的洞察形成的稳固泡泡,也允许新的泡泡进入,融合成一些新的东西,总之这一切简直是太迷人了!

...

????‍♀️宜农,有什么特别的?

作为访谈主持者,宜农或许有生涩之处,但她特别适合这个角色的一点在于,她本就是一个充满认知好奇和心理开放性的提问者。宜农有的的确确的、没有答案或正在追问的疑惑,关于创作、演出者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关于如何与世界对话,关于人和人之间无关宏旨的细微洞察,也关于如何造就一个好的大生态。她在交谈中是允许自己敞开的,这种真诚和自我暴露也让来宾几乎都处在放松的状态,甚至有时候出现了角色互换,对方问她回答这样的情况(比如88那一期hh)。

很喜欢宜农身上那一股木一样实在又水一般流动的劲,她会随着来宾的个性气质、语言和交流风格自然地变换自己的状态,有时候是表演者之间的经验交换,有时候是一个恳切的聆听者,有时候是犀利的提问者,整个交流的“场”因此而圆融而丰满。

...
农!????

真的太喜欢啦!这样的综艺请摩多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