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后出席嘉宾:

导演 杨弋枢

主演 张丹

主持人 灰灰

特别感谢 厦门随机放映

...

导演杨弋枢:非常感谢大家的到来,关于这部影片的很多我都有在豆瓣等一些映后谈里有提到,但是这次是主演张丹,阿丹为数不多的一次路演哈哈哈,希望大家可以多多与我们的主演进行交流。

主演张丹:大家好,我是饰演小余的张丹。这次机会非常难得,因为我自己本人就是常年在福建南宁生活,从事古村落保护相关的工作,因此这次有机会能来到厦门参与这次路演。

主持人灰灰:感谢二位,同时本场也请到了一位特别嘉宾,厦门大学电影学院的教授,同时也是我们导演的好友,杨玲教授。同时也想在第一时间问问教授对于这部电影的看法。

杨玲教授:大家好,我虽然是电影学院的教授,但是我本人是不怎么看电影的,我认为电影是男权社会的最后堡垒。但是这部影片,以我们的女导演和女演员为中坚力量,我当然会给予最大的支持。同样,观看下来也是非常有感触,尤其片中对于小余处境的展现,对于周遭男性的形象的刻画,不仅是让我,相信也让在座很多女性观众都非常感同身受。如果我没有猜错,这应该也是阿丹的第一部影视作品,非常棒,这种生命力的展现,非常感谢你们的这部电影。

主持人灰灰:非常感谢杨玲教授的观后感。那接下来我们把时间留给观众,大家有什么想要跟主创交流的都可以举手提问。

影迷Question1:相比较于影片中空谈理想的汤老师那群人,还有信佛的小余的母亲来说,小余反而是有很强的对于有机的信念感,想问一下是怎么样将这个人物身上的那种信念感表现出来的?

主演张丹:因为您说的这个信念感对于我来说其实是一个挺陌生的一个词。对,比如说像我在演小余的时候,她是相信有机这个事情,坚持有机这个事情,在我看来这是应当的,这是可以的,这是你不需要去怀疑的,所以我就没有想到过怎么去把握这个信念感,因为在我看来她是相信的。

导演杨弋枢 :信念就是她自身,而不用去把握。

主演张丹 :因为我觉得小余她就是相信的,就像我现在,做古村落保护这一块的工作,我就觉得它就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一个事情,所以我没有去怀疑过它。

影迷Question:2
两位主创好,我是第一次参加这种电影的路演,然后看到两位一位是女性导演,一位是女性主演,我还挺激动的。特别是刚刚导演还特别说主演出现得频率比较低,所以我就想多问一下,一个是刚刚听那位老师说您是素人,那为什么会这么有勇气,第一次参演就去演一个女主角,而且刚刚看到有很多特写,很近的特写,您是怎么这么坦然地去面对一个镜头呢?其实今天看到您站在这边,我也觉得就是一个很放松、很自在的状态。包括您说您自己做的古村落保护,其实我也还蛮好奇的,就是像我们福建福州那边有嵩口,这些地方都在做古村路的活化,然后我也很感兴趣,您可以多说一点在生活中您参与的工作的事情,谢谢。

主演张丹 :第一个问题就是我怎么有勇气来演女主角,是吧?这个勇气应该是杨老师更有勇气,她为什么会把一个女主角交给一个素人?对,我觉得这都是很需要勇气的。当然这个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杨老师,所以她对我的信任。然后第二个问题是,就是我看的那个特写啥的,为什么那么坦然?因为我演的时候,其实我不知道它是一个什么样子的效果。我就是在镜头前该怎样就怎样,我在拍摄的期间我是这种感觉,我是小余,我不会去想我在镜头里边呈现出来会是啥样。但是当我第一次坐在电影院看的时候,我其实是有点崩溃的,我觉得我好丑呀,哈哈哈。今天其实是我第三次来看这个电影,我就觉得OK,也无所谓,也不是说只有长得漂亮的人、长得美的人才有故事,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有他的故事。对,这是我今天坐在这个电影院里的感受,我接受了自己并不是那么完美,像章子怡那样,我接受的这个事情。然后第三个就是我在做古村落保护这一块,其实我们做古村落保护在福建来说都是比较靠前的,因为我们是从 15 年、16 年就开始做这个事情,嗯,这个故事就好多呀,都又可以拍一部电影了。

主持人灰灰 :然后我个人有个问题跟随着就出现了,就是当你(张丹)拿到剧本并读完的时候,你是什么样的一个感觉?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主演张丹 :其实最开始剧本读完的时候我是会有很多困惑的,因为我没有拍过电影,看剧本和看电影它是其实是两个东西。那我在读剧本的时候,可能比如说因为我没有宗教的经验,我不理解妈妈为什么就是要出家?对于小余来说是一件那么痛苦的事情,就是不大好的事情,我在读文本的时候我是感受不到的,包括我在读文本的时候,比如说小余今天去喂牛,可能就是喂牛这么几个简单的描述,但实际上你真正的去是拍摄或者是表演,或者是影片呈现出来的她和牛之间的互动,这个是只有在现场才会知道的。对,所以这是我在看完剧本和看完电影之间,是有很多不一样的不同的地方。那个时候我对剧本的想象力还没有多少。

影迷Question:3
哈喽,大家好,就是我一开始看到《内沙》的时候,就是它的英文名字,然后想到会不会讲的就是中原地区,因为我自己下意识就想到就是整个楚地,因为我是湖南人,然后里面那个小余妈妈讲话是长沙话,但是我觉得它可能讲的是武汉的故事,但不太确定。然后刚刚就听到前面你介绍到说自己是四川人,在福建这么多年,你会感受到那种楚地的文化,它的那种巫神的色彩。同时屈原带来的那种理想主义的影响力,和你接受到的福建地区那种海洋性的,就“爱拼才会赢”的那种文化之间,联系到后面她说的那个有机农场,有机农场就是要有一些天然的养分可以来支撑那些东西的成长。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发现小余和她母亲要靠吸血,她的那个儿媳妇来是维持生活。那么在你在演这个角色的时候有没有犹豫过?我就想知道你当时那个感受,就是一个事物的成长,它要有天然的养分,也要有这样的科技力量席卷的时候,你有没有犹豫?或者你当时的那种心理选择是怎样。

主演张丹 :首先就是我来说可以吗?就是因为您刚刚有提到,那个小余和小余的妈妈有在吸血他的嫂子,是吧?对,嗯,可能这里面有一点点误会,就是,可能她的妈妈可能跟曾经跟她的哥哥有要过“供养”,这个“供养”是寺庙或者是他们的一个东西,但是小余从来没有吸血她的嫂子,因为小余她自己是有工作的,她是在这个农场工作,这个农场其实是发工资的。对,她只是说可能因为汤老师的那种,莫名其妙的一些情感的问题,她可能没有去领这个工资,对,她保持自己独立的生活,日常的生活是没有问题的。其实我们在拍的时候,我记得我们有一趟是去要工资的,但是这场戏后来没有放进来,我和妈妈要准备回去了,我去汤老师那去拿工资,是有这么一个过程的,但并不是不发工资。

主持人灰灰:其实也就是关于为什么要选择在这个地方拍《内沙》,因为在做主持之前我有去翻看了豆瓣,还有一些其他的访谈材料,就我发现其实拍摄的地点是在一个名叫崇明岛的一个地方,然后这个地方它其实大部分是属于上海市的管辖范围内,然后我看到的时候我其实是眉头小皱了一下,就是说大家的所认知的上海,它可能是一个文化发达、科技发达且繁荣富强,很有城市自豪感的一个地方,那为什么会选择在一个在上海管辖范围内的地方拍摄《内沙》这一部电影呢?杨导对于拍摄地的选择有什么自己的想法?

导演杨弋枢 :就是首先关于上海的这个想象也不够全面,比如我平时住在闵行马路过去那边,它就也有一些大棚蔬菜的种植基地,其实包括后来建成迪斯尼的那个地方,有很多原来都是一些村子。所以上海它也有城市和未开发的乡村地区交接的那些地方。我好像也认识有一个拍实验片和纪录片的导演,他老拍上海不那么光鲜的地方。当然它一方面是有特别高度现代性的那一面,但是它也有跟其他地方一样,也是有多种并存的那一面。那关于崇明岛,就是上海它可能有一个部署,就是这个岛上它是没有工业,就是没有污染这一类的。所以那就是生态岛,就是最大的一个生态岛。这个台词也没错,事实也是这样,他们的农业呀文旅呀,就是要靠自然的这个部分。这个岛上留下的人大部分还是靠这一类的文旅和农业产业来为生嘛,那其他年轻人可能也就离开岛了。关于为什么要选择崇明岛作为拍摄地,首先这个岛上它本身就是很多有机农业就在那边。但一方面是那种工业化的农业,它也是个病症状态,产业化的,也就是说就是要用各种现在的技术,也包括要用农药,要施化肥,用化肥保证那个产量,保证这么多的上海人的衣食住行。其实我们每天吃饭的时候都在跟农业发生一系列关系,你的食物,你的米从哪里来?这都是农业的对你的日常的影响。所以天然的,崇明岛它就是这么一个后花园,你要拍一个有机农业的片子在那边找景,好像是自然而然的。对我来说在那拍也比较方便,虽然北京、云南,安徽这些地方都有有机农业,包括西北也有。这就真的是要在用沙漠上面种出西瓜,大家想一想,就刚才有影迷提到说信念,她就是认真地去把这个西瓜种出来,那这是什么样的信念在呢?在一个沙漠上面,西瓜是要大量水的呀,对吧?就这里面一定是有更复杂的一个精神性的东西在后面。所以就是对我来说选这个崇明岛,它又是在江海入海口,然后它有景观,然后它的农业又是天然的。

影迷Question4:
谢谢给我这个机会,我就是想表扬几句啊。首先是对主演张丹女士,我想说您是越看越美的类型,就是有一幕您在那个吃火龙果那一幕,导演那个光打在你那个侧脸上真的超美那一幕.然后就是导演这部电影,我非常喜欢你的构图、摄影等等方面都很喜欢。

主持人灰灰 :我想问一下主演张丹老师,因为刚才聊下来也知道这其实不光是您第一部银幕作品,而且是你第一次演戏,甚至算是入行。在那个电影的后面有一段哭戏。其实有非常多的演员,成也哭戏,败也哭戏,所以哭戏有它很难的地方。那想请问,在《内沙》里您是怎么去完成这段哭戏的呢?

主演张丹 :其实我拍这部电影之前,提前两个月就先到农场去工作,就是养牛、种地这些,就是我日常干的工作。当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我需要每天给导演拍一段,就是根据剧本拍一段、演一段,有可能有的时候我是对着枕头,有时候对着扫把,有时候对着空气,比如说很多人吵架,我就一个人跟椅子说话,好多人在那吵架那种感觉,等我多试几遍,然后发给导演,导演就会告诉我应该怎么样去调整。但是演哭戏的时候,我就想把那一屏幕截出来,我在录自己怎么哭,可能就有好几页,就是缩小图都有好几页,我觉得这个哭真的是挺难的。其实我生活中是一个比较快乐的人,不像小余,她还有点忧伤。然后我们在演这一部分的时候,为什么大家会觉得那场铺戏可能比较长,就是因为导演她给了我足够的时间去找到我的情绪,可能是这样。

导演杨弋枢 :其实到后面,阿丹其实已经完全的就是小余附体了,就不会觉得她是阿丹,其实只有一个印象,就是小余。而且到后面那个阶段,你就是活在这个人的状态里面。关键我们这个制度它很有机,就是可能不像一些商业片,演员都有档期,都给你几个小时在这里一个程式化表演。但我前面的也跟演员、明星合作,那个哭的时候都可以准备眼药水的,但你也看不出来,你也觉得那个是真的。但是主演张丹每一场的哭她都是投入了全部的感情的。而且其实还有一场,大家可能如果进入这个故事的话,可能就会跟着她一起哭。最后那场被整段剪掉了,但是我在拍的时候也是最心痛的一场,她已经走出去,镜头都不在她这边了,但还在情绪里,她完全地进入了。

主持人灰灰:那感谢两位老师的分享。不要哭,我看你眼眶都红了。(这时候张丹老师的眼眶已经湿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