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毯先生》经历了两次改档,从23年11月就想看了,结果等来了它改档的消息。等到春节的时候因为春节回乡下加上生病没去电影院,结果等我想去看的时候又撤档了。终于,终于,在今天,第三次上映定期的当天看到了。没有辜负我从去年等到现在的期待。

对它的期待一开始是冲着很奇特的预告片节奏、画面 和刘德华的名气去的。

结果后来口碑没有爆,甚至并不太好。网上有说看不懂的、有说很闷的、有说需要门槛的、有说受众小众的。

今天一看,通通不是。

只要你有同理心;只要你知道刘德华饰演的那个主角刘伟驰,是个大明星;只要你稍微了解互联网和网暴,你就能看懂这部片子表达的主题:沟通的无效性 和 人的偏见、骄傲。

我从前一直觉得一部电影好坏的评判标准是看它故事是不是吸引人,现在我也依旧这么认为,但是不再是唯一标准。

这部片子好看,故事也好,但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如果你想看非常戏剧性的冲突,我很怀疑它是否能满足你;如果你想看没心没肺、合家欢的喜剧,它会你苦笑;如果你想看春节档里飞驰人生2那样的追梦和热血,它不是;它的故事不悬疑、不悬念,也没有人死。这部片子里唯一死的是一只猪,他自己跳楼死的。

但是只要你符合我上述说的门槛,它就能紧紧抓住你的心。因为只要是人,就会有和刘伟驰一样的 骄傲 和 痛苦 :固执、高傲、不愿意道歉的骄傲 & 不被理解的痛苦,和认清楚人与人之间无法互相理解的、永恒的痛苦。

所以如果你在犹豫要不要去看这部电影,去看!

这部电影有明确主线和情节,既紧凑又形散。讲述了演员大明星刘伟驰为有机会获奖,拉赞助、体验农村生活的一段经历。但是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还是婚姻、还是他的车(笑)都处处不顺心,最后“炸药包”点燃,他彻底崩溃。

最妙的是,虽然主线能抓住人,但是观众的注意力并不完全只跟着电影的主线走,甚至那些细节并不是主线的伏笔,不是为了主线的推进,而是为了表达。

当想到这部片子的时候,观众其实想到的是影片里到处都是的、一声一声的对其主题的呐喊。就像是乌贼的《长夜余火》的回响式写法。一声声的“无效沟通”、一个个互相无法理解的生活中似的碎片化戏剧、一座座不被理解的孤岛,编织成生活里无处不在的、让人透不了气的网。每个人的内心都有时刻是那个被逼到尖叫、想要逃走、跳楼、自杀的猪。

我拉着我爸一起看的,他的评价是,“与其说这是一个故事片,不如说这是一个思想片。”

我们都不是研究电影的,不知道有没有思想片这么一个归类,但是这部电影把它想表达的思想表达得很好。甚至是这部电影在本身都是一个行为艺术。影片结束后,我一边等彩蛋,一边慢慢往下走,就听见最后一排一个女生特别骄傲和大声的对她男朋友说“烂片,退票。中国电影没救了。”我想转头对她说,闭嘴sb。但是突然想到这部电影,只好在黑暗里苦笑。

影片中的资方什么都不懂,但是对电影大放厥词。幸好,在现实世界里这部片子拍了,上映了,被我们看到。感谢资方(笑)

影片里的公关团队毫不关心真相,也不关心刘本身是个什么样的人、是什么想法,或许他们自己甚至也觉得刘在虐待马。却自顾自的把万能糊弄学公式包装成自己的专业性,然后当双方问题出现的时候,站在“正义”的一方,把出现的冲突推给刘伟驰——这个已经背上黑锅、名声岌岌可危的人。幸好,影片中还有愿意替刘伟驰考虑的他的助理朋友。幸好,还有愿意来看这部片子、看懂这部片子的人,还有愿意走出自己立场,用同理心试图换位思考的人。

这是一部优秀的电影。中国电影界有这么一部片子真的太好了。

(豆瓣的评分真的很狗,替很多中国电影不值。如果有幸这篇影评能被这部电影的任何贡献者看到,感谢你们!)

PS.刘德华演得真的很好。这部电影真不应该在春节档上映的。预告片定位成喜剧也是一大败笔,让观众的心理预期定位错位。

PPS.(不是刘德华粉丝,也不是广告恰饭,不涉及任何商业利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