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层 职场剧
理想之城与其他职场剧有很大区别。
普通职场剧的套路:主角遇到困难,想方设法解决困难,然后升职加薪,走向人生巅峰,过程可能很艰难,但结局一定很光明,所有的误会都会澄清,所有的障碍都会扫除,勤奋努力的人会得到应得的回报,而不择手段的小人也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理想之城看上去似乎也是同样的套路,主角苏筱一路打怪升级,从找不到工作的小透明,到成本主管,再到主任经济师,最后成为集团的副总经济师,工作之余还能与帅哥夏明谈恋爱。
但纵观全剧四十集,苏筱的每次前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得意。一开始就因为背黑锅被踢出中建,只能通过周峻的关系才能在天成厕所边找到一席之地,把陈思民干掉却又背上苏妲己的外号,并且这个黑锅一直背到集团,每前进一步就会有一口更大的黑锅等着她,结局仍然在背着黑锅,每一步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快意恩仇,甚至很难说她是得到的多,还是失去的多。
正如赵显坤所说,没人在乎你背不背黑锅,要么走,要么背着黑锅留下来,证明你的价值。
这不仅是职场剧,这就是职场,是真实,也是现实。
第二层 改革剧
本剧看上去是一个职场剧,但其实是一个改革剧。
苏筱一路的打怪升级只是一根线,穿起了瀛海集团的改革之路。
何为改革?就是改变现有利益格局。为何改革?就是因为现有的利益格局无法让集团走得更远。
而要说清楚第二层,就要先说本剧的三条主线。
第一条主线就是苏筱的升职之路。苏筱坚持“造价表的干净就是工程的干净”,可见苏筱是一个非常有职业理想的人,这也是她无法拒绝赵显坤邀请她进入集团的原因,就是因为她有一颗“登顶的心”,而一步步的升职,也让她攀上副总经济师的高峰,未来她也将继续登顶,实现她的个人职业理想。
第二条主线是夏明的独立之路。夏明看透了天科已经成为集团输血站的事实,也清楚天科是集团随时可以抛弃的棋子,所以他为了保住天科以及天科上千员工,他必须独立,才能为他自己、他舅、天科所有员工赢得未来,夏明的理想代表了天科这个普通公司的理想。
第三条主线是赵显坤的突围之路。瀛海集团成立了二十多年,有三万多员工,拿的都是大项目,谈的都是大生意,一切看起来生机勃勃,只有赵显坤最清楚集团的隐疾,社会在飞速前进,即使集团的发展已经很快,但随时可能被倒下,一次又一次的财务危机让赵显坤认识到集团必须改革,只有改革才能发展。赵显坤的理想就是带领赢海的几万人走得更远。
但改革又谈何容易,集团越大,利益格局越容易固化,即使是董事长,想要打破这种利益格局,仍是难事。一边是几十年的好兄弟,一边是瀛海几万员工的就业问题;一边是子公司被吸血,一边是集团本身的捉襟见肘。可见改革天字号子公司已经是迫在眉睫,但怎么做?赵显坤想看清天字号的财务状况,但夏明设计,许峰出局,这个计划破产。
谁来做?老董选择提前退休保全自己,徐知平是绝对的中立派,赵鹏是汪明宇的人,至于林小民的人,赵显坤更不会考虑,所有候选人都无法承担改革天字号的重任。找到夏明,但夏明一心想独立,遂拒绝。那么还有其他有能力、有野心、没背景的人能堪当此任吗?有,苏筱出现了。她不仅在众建时和天科合作,后来又加入天成,非常熟悉天字号的财务状况,多次的招投标又证明了她的能力,加上她的“登顶之心”,所以她是赵显坤手中最完美的一把刀,切开天字号的刀,改革的刀。
纵观苏筱在天成和瀛海的整个过程,她能步步上升,很大原因就在,对于很多人来说她虽然不是“自己的人”,但也不是“别人的人”,她加入现有的利益格局,就必然会引发利益格局的变化,有变化就会机会。可见,虽然苏筱的能力毋庸置疑,但更大程度上是利益平衡的结果,而她很幸运的踩在利益平衡的最佳时机,又恰到好处的展现了自己的能力。
为什么赵显坤说背不背黑锅不重要,就是因为没有人在意,所有人都只在意自己的利益,你对我有利,我就捧你,你对我不利,我就抹黑你,你做对了也是错了,这里是职场,不是法院,没有人有义务帮你查清事实。如果你能让所有人满意,那你身上的黑锅也必然会一扫而光,可是,这世上没有任何人能让所有人都满意,每个人身上都有黑锅,连赵显坤都没有为自己辩白,又何况你一个小小的苏筱。
所以说,本剧是一部充满利益斗争的剧,或者说是一部改革剧,苏筱坚守原则的情况下改变自己,夏明希望在改革的大潮中让天科独善其身,而赵显坤希望通过改革天字号让赢海获得更大发展。
第三层 政论剧
我非常赞同这位豆友的看法。
这部剧不仅是职场剧和改革局,第三重隐喻就是一部政论剧。
论的是什么呢?要说清楚这个问题,要先从天成开始讲起。
陈思民是天成的主任经济师,年轻时在集团前程似锦,凭着一腔热血和对汪炀的信任来到天成,为天成立下汗马功劳,但几十年过去,利益格局固化、安稳求成使得陈思民不思进取。然而时代发展容不得天成躺平。90年代到10年代是中国建筑行业发展的黄金二十年,这个时候只要能拿到项目就能赚到钱,只要肯干、能干,不愁大家没有肉吃,但这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房地产行业持续下行,城镇化见顶,建筑行业再不是躺平数钱的年代了,这也是汪炀一直焦虑的原因。陈思民可以保证天成的稳定,但解决不了汪炀的焦虑,苏筱来之前,天成在内部竞标都竞争不过天科,拿不到好项目,也赚不到利润,这是天成的家常便饭。原本可以继续这样下去,在某一天天成可能突然破产,也可能被集团改革或合并,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汪炀其实也心知肚明,他连独立出去的能力都没有,还怎么带领天成继续活下去。
可是,这一切在苏筱来了之后发生了转变。她能写标书,帮天成拿到更好的项目;她能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让天成有的赚;她能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损耗率,让天成赚得更多。汪炀心动了。他只要扶持苏筱,苏筱就能给他创造价值,他只要扶持苏筱到更高的位置,苏筱就能创造更多的价值。但主任经济师只有一个,怎么办?以前陈思民吃拿卡要,他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说,他其实也没得选,不用陈思民,用谁?
一边是多年的兄弟情义,一边是天成的生死存亡,一边是吸血,一边是输血,汪炀其实同样没得选,或者说答案已经确定了,就在于怎么把答案更委婉的说出来。陈思民也无奈,他年纪太大,力不从心,能力也不够,想追汪炀也追不上,向抛下自己的既得利益也不舍得,只能尽量在自己在主任经济的位置上的时候多捞一些,再多捞一些。但是没办法,哪怕曾为天成立下过汗马功劳,但陈思民已经追不上汪炀的脚步了,天成也没办法在等他了,陈思民必须出局。
说完天成,就该说赢海集团了。团队不管大小,其实核心就是一个字:利。其实赢海就是一个放大版的天成,没有什么区别,汪明宇也曾为赢海立下汗马功劳,与董事长赵显坤情深义重,但时间长了,汪明宇对于天字号子公司的吸血,已经严重阻碍天字号甚至是赢海的发展,赵显坤想动他,但碍于情面和他的股份又不能动他,只能徐徐图之。但汪明宇这人不上道,先是把持子公司的物资采购权来吸血,后来谈群星项目又没谈下来,还急于扶持赵鹏上位,在赵显坤的眼里已经是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的典型了,在这种情况下,汪明宇还又一次次站在赵显坤的对立面,无怪乎赵显坤改革天字号向绕开他了。
汪明宇与赵显坤的关系,其实和陈思民与汪炀的关系是一样的,你吸下面的血就算了,无能也算了,但不能阻挡改革,阻挡整个团队的进步,不能走到群众的反面去,走向群众的对面必然会被淘汰。
看最后一集两人的对话时,我倍感熟悉,这不就是20集之前汪炀和陈思民的对话吗,完美的经典复刻。建议大家把这两段重新细细品味一下。
最后苏筱的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赵显坤就是舵手,他要把握整个集团的方向,但他无法把每一个人都引向正确的方向,偏离航向的人只能出局。所以追不上汪炀的陈思民只能出局,汪炀在努力追赶赵显坤,追不上赵显坤的汪明宇最后站在了所有人的对立面,大家都怕自己被丢下。许峰对赵显坤来说很重要,但要继续推进改革,只能放弃许。几十年的兄弟情义很重要,但集团要发展,也顾不得老哥们儿了。要么跟上,要么出局。
那么赵显坤把握的方向又是什么呢。他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就是集团整体的利益,也是集团内每一个人的利益。所以赵显坤很恐惧,比汪炀更恐惧。汪炀每天都在担心天成的未来在哪里,天成几百员工的未来在哪里,而赵显坤担心的则是赢海的未来在哪里,他害怕自己赶不上前面人的脚步,这个国家每天都在变化,一旦自己跟不上节奏,输的就是赢海几万员工,所以他输不得,也顾不上少部分人了。
理想之城看似说的是赢海,但又不仅仅只是赢海。像赢海这样的企业,中国还有无数个。要想让自己不被时代抛下,只有奋力前行。
天成是第一层,赢海是第二层,然而理想之城没有止步于此,在这之上还有一层,虽然没有明说,但几乎已经是明示了。新中国建立,改革开放,全员持股,自我革命,共同富裕,社会责任,舵手,赢海是所有人的赢海……第三层暗指什么,如果你看到这里,想必也应该懂了。
为什么说是政论剧呢。这部剧通过一家建筑公司的兴衰沉浮展示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艰难,说明白为什么改革,展示改革的决心,自我革命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需要有刀刃向内的精神。你不自我革命,自然有别人来革你的命。
改革是大势所趋,没有任何个人能够阻挡,即使你是团队的领导者,但如果你试图阻止大部分人追求自己的利益,你仍然会被这个团队淘汰掉。我们就是要不断改革,让自己永远在路上。改革是要不断打破原有的利益结构的,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有人掉队,会有人被淘汰,但不必担心,我们的目标就是共同富裕,我们会让所有人过得更好,尽管这个过程充满荆棘。
这样一个充满利益、算计、斗争的剧的名字居然叫“理想之城”,虽然所有人所有事都是围绕着利益,但理想可以引导利益去往该去的地方,驱动实用主义的核心其实是理想主义,而理想也必然要通过现实得以实现。那么最后全员持股计划计划通没通过,还重要吗,我个人认为不重要了,虽然最后阶段剧情略显不完善,但这部剧想表达的东西已经表达完了,如果还在纠结结局完不完美,可能会错过更有价值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