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开始的开始,面对《黑神话:悟空》火热且鱼龙混杂的舆论环境,还是得事先给自己叠几层buff。这篇简短的评论以及未来可能会诞生的评论之所以会出现,是为了写给未来的自己以便于更好的理解这个故事。而我本人没有任何佛学以及文学背景,绝大部分观点都来自于自己浮于表面的理解以及各位up主的解读,如有雷同,大可不必借抄袭之口诋毁一个普通玩家。

...

虽然已经是三周目玩家,但作为绝对的、连幽魂都过不去的手残党,风灵月影宗才是我最后的归宿。当然,我不过是把大圣的神通复现到天命人身上,大圣应该不会不开心。黑神话从背景故事、现实考据、人物解构、剧情新编、特效画面甚至是社会影响等各个纬度都有大量可以分析的内容,毫不夸张的说,基于游戏本体出一本五十万字以上的设定集都是毫不令人奇怪的。但这篇影评发布的地方是游戏科学所出的特别动画《六样情》,就让我从这六个故事开始,给自己也给愿意看的朋友们讲几个有关人性的故事。

...

第一个故事《看见》来自于游戏第一大章《火照黑云》的片尾CG,同时故事的内容也对应着天命人获得的第一根:眼见喜。通过之前的游戏剧情,即使对《西游记》的记忆已经有些淡忘,我们对金池长老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认知,但这种程度的认知是不能够支撑“眼见喜”这样深奥的标题的。所以,《看见》在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同时,也是对金池长老人物形象的补完。

...

从动画一开始可以看出,金池的“贪”并不是源自于天生。在少年时代独自面对黑熊时,金池的第一反应不是逃命,此时的金池没有对求生的“贪”,他把自己的生命交付于信仰,所以我们能看到金池在面临死亡时,第一反应是向神佛发出呼唤。少年时代金池的诚心,在我眼中更多的象征着三教合流后佛教对于“性善论”的独特解读。在这个故事体系中,虔诚就等于善良,而作为对于善良之人的回报,神佛便会赐予他幸运与财富。

...

金池的福报,看似是黑熊精递给他的一袋金银珠宝,但串联起《火照黑云》的故事,我们可以发现,黑熊精的庇佑才是真正重要的、有主观倾向性的福报,我们从那袋金钱和黑熊精两个角度来看这个观点。

...

面对金钱,黑神话的编剧在故事的很多地方都暗示了金钱的中立性,比如第五个故事《屁》的表面故事,在这里暂且按下不表。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真正激发金池内心中贪欲的源头,正是这袋金银珠宝。金钱看似是神佛的奖励,实则是神佛对于金池最后的考验。面对危险时选择相信神佛固然难得可贵,但在走上人生巅峰锦上添花后,是否依旧能保持一颗向道之心更是重要的评判标准。显然,金池没能抵抗住诱惑,也招致了后来的悲剧。

...

而对于黑熊精,为什么说它才是金池真正的福报。从游戏剧情来看,虽然黑熊精招摇哄骗了一众小妖危害一方,但站在朋友的角度来看黑熊精是绝对够格的。复活凌虚子(不是我们在游戏中看到的灵虚子,上吊的那个)、制造幽魂以复活金池、收留逃散狼妖……不管最终目的如何,可以想见,在金池向上攀登的过程中,黑熊精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

而在黑神话的故事里,他和黑熊精的友谊也是一直持续的(袈裟上的黑熊纹路)。一个从外乡漂泊而来、无依无靠的小僧人,能年纪轻轻就成为观音禅院的长老直到方丈,更是有270岁远超常人的高龄,里面没有黑熊精的帮助,或者说黑熊精背后之人的帮助是没有人相信的。更何况作为事后诸葛亮,黑熊精还能自带复活币,如果金池长老怨念不是太重甚至可以不光明的死而复生。比起那一袋金银珠宝,黑熊精的庇佑才是弥足珍贵的?

...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反驳我。“明明在动画中就有黑熊精‘吞噬’金池长老的桥段,怎么能说黑熊是金池的福报呢”?其实和金钱的定义有相似之处,黑熊精的友谊同样也是中立的,与其说是奖励,倒不如说是选择。如果金池选择向善,无念无欲,那黑熊的表现就会是一开始遇到金池和最后面对观音一样,朴实本分又尽心尽力。但当金池选择了贪念之后,黑熊也会同样选择成为恶人(动画里的体现就是眼睛变红),看起来是黑熊“吞噬”了金池,实际上究竟是谁“吞噬”了谁,还犹未可知。

...

再者说,这里的黑熊更多的是一种象征。在金池心中的“贪”被激发之后,黑熊就成为了“贪”的象征。黑熊一开始的出现就伴随着金钱,可以说它角色的深层次里,就是带有“贪”的定义的。但这种深层次的“贪”,若不是“眼见喜”,又怎么会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

现在,还剩下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我们大部分观众和黑熊精共同的疑问。这里我不用动画的原台词,而是得中译中的翻译翻译方便理解。黑熊精固然是个骗子和恶人,可是它招摇晃骗的前提也得是有“收点香火钱”➕“眼见喜”➕“占山为王”这种实实在在的利益,而金池长老270岁高龄,早就过了能承载物欲的年龄,而且他贵为观音禅院方丈数百年,什么好东西没有见过,为什么要为了一件袈裟毁掉一生清名,落得个晚节不保?

...

这里观音的回答,既点出了“眼见喜”的主题,也真正的总结了包括黑熊精、金池长老、广智、广谋一众人等的真正原罪。

...

“若不披上这件袈裟,世人又怎知我尘缘已断,金海尽干”。

...
...

如果说“贪”也可以分等级的话,那么对于名的贪一定要远远的高于对物的贪。从一句“死要面子活受罪”也就能看出,对于名的贪,不分贫富贵贱的深埋在我们心底里。这种贪是伪君子的贪,不是黑熊精那种真小人可以理解的,这也是为什么黑熊精的风评并不差,它除了“坏”以外,其他所有的品质都是“好”的。

...

是啊,如果没有这件珍贵的袈裟,金池长老的名声就无法圆满。他若是没有金光灿灿的佛身,或者是他和唐僧同时出现时,被唐僧袈裟的光芒掩盖时,愚昧的百姓又怎么会知道,金池长老数百年来对于观音禅院及周边地区做出的贡献。世人既然能在《屁》里对改变自己困苦生活的黄眉出手,书生既然能因为南柯一梦就残害白狐,金池这数百年的名声,又怎么比得上一件神赐的、自东土大唐来的袈裟呢?反过来说,只有靠着袈裟以及之前我们观众知道和不知道的一件件虚伪事物的累积,才最终堆出了一位“尘缘已断,金海尽干”的金池长老。

...

而《看见》作为承上启下的一篇,和下文呼应的地方也就在于这句话。穿上袈裟才能尘缘已断、金海尽干,这不就是第三章《夜生白露》里黄眉的“指果为因”吗?虽然这句话最近很网红,并且可以大量的复用于针砭时弊之中,但我们在戏谑之余也应该明白,不是因为披上袈裟才尘缘已断、金海尽干,而是只有尘缘已断、金海尽干才有资格披上这件袈裟。当然,又有几人能在话语之外做到真正的做到呢?

...

《看见》的故事就讲到这里的,这也是我能理解的、力所能及的范围。而对于愤怒以及命运的无奈,就留到第二个故事《聋》里再详细地和大家诉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