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到“贪”的结局之后,我们很快便见识到“嗔”这个可怕又陌生的词,是怎样毁掉一个美好的故事的。

...

第一眼看去,《聋》似乎和第二章《风起黄昏》中黄风大圣八竿子打不着边。一个书生与狐狸之间的“聊斋故事”,与黄风岭的剧情在时间地点人物上都毫无重叠。那这样一个故事又为何能成为“耳听怒”的故事隐喻,并和第三章《夜生白露》建立联系的呢?

...

这需要从游戏剧情开始慢慢梳理。《风起黄昏》是一个很典型的罗生门式故事,影神图里对黄风大圣的描述是一个英雄的故事;灵吉菩萨对黄风大圣的描述是一个恶妖的故事;而我们玩家看到的,是一个英雄末路的故事。

...

对于这三个故事的具体细节及解构,我们不在这里作详细讨论,而是把精力聚焦于故事的结构上来。为什么同一个故事会有三种不同的写法和结局?既是因为灵吉在其中虚构编织了许多子虚乌有的情节,也是因为亲身经历故事人物的视角不同、携带的情感也不同。即使是其中一个故事主角的我们,也无法做到绝对的明辨是非,我们对黄风大圣的人物认知,更多地也是建立在通过他人之口所描述的两个故事里,这便是“耳听怒”。

...

而《聋》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一个书生在大雪天中解救了一只狐狸,却因为南柯一梦杀掉狐狸以绝后患。书生的梦就是他所听到的故事,而梦醒之后对于狐狸的恶感并痛下杀手则是“耳听怒”后的悲惨结局。也就是说,《聋》和《风起黄昏》真正的相同点和第一章不一样,不是故事上的简单契合,而是教育警示意义上的完美呼应。

...

在这两个故事里,语言都具有蛊惑人心的力量,扭曲事实搬弄是非,但这实际上应该是“舌尝思”的主要内容,所以在这里我们只从听众的角度来看这两个故事。通过听到故事的不同,我们会对同样的人物产生完全不同的两种观感,而在这其中不管是玩家还是剧中的书生,都失去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如果不看结局去打隐藏关卡,有几个人能不沉浸在灵吉的陕北唱腔中从而觉得黄风大圣真的是只“黄毛畜生”?如果不是在第三章中需要变成估计去找不空,或者那只白狐没有影神图来自证清白,又有几人能真正确定那天晚上书生的南柯一梦不会成真?

...

以上的这些怀疑,表面来看是我们玩家和剧中人物的合理质疑,实际上却也是我们放弃自己分辨是非的能力,把思考和故事交给讲故事之人的结果。耳听为虚,耳听为虚,真正重要的东西从来就不是用耳朵听来的故事,需要我们自己用心去感受。

...

而如何用心去感受,黑神话的制作组实际上也给出了答案。对于玩家而言,认真的在第二章里收集成就直到与黄风大圣携手作战,去操控天命人实际感受黄风大圣的真实人格;对于书生而言,即使梦里的故事是一个警示,也应该和白狐相处一段时间彼此了解,再不济也应该放生而非杀害。可以看到,天命人和书生都有改变自己选择的机会,但是如果放弃了自己的思考而选择“耳听怒”,也就真正的“聋”了。

...

书生的南柯一梦却并不是空穴来风,他本身是一个纯粹的好人,虽然懦弱但也纯粹。至于篡改他人梦境导致了悲剧的结局、倒果为因的坏事,天命人会在第三章《夜生白露》里一一去和黄眉算,《聋》的故事并不会仅仅在这里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