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大受震撼,萌生了要写人生中第一篇影评的想法。

我对《燃烧》的剧情有很多疑问。本说自己已经烧掉了塑料棚,可为何钟秀日日检查,并未发现数量减少?为何海美一直坚持认为自己7岁时掉入井中,钟秀救了她,可身为大人的邻居和父母都矢口否认曾有过水井?所以,导演为什么故意设置了这些谬误?我想,水井和塑料棚并不是现实世界中的实物,而是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塑料棚代表着穷人所在乎的东西,那里面是他们的粮食,是他们的财产,可对于本那样的人却是无用的,他对此毫不在意,他所追求的,只是塑料棚燃烧时带给他的快感和刺激。水井或许隐喻了海美内心的痛苦与恐惧,但却不被身边的人甚至父母关心,他们对这些毫无印象,毫不在意。只有钟秀救了她,正因此,钟秀成为海美心中尤为重要的人。

这部电影是现实的,更是残酷的。面对如今阶层固化,贫富差距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我想,很多年轻人的内心都是虚无,彷徨的,心底甚至是愤怒的。其中有一段场景很令我动容:海美带钟秀去她家时,海美告诉他,每天中都只有那么一刻,能有一缕阳光通过对面高塔的反射进入家里。原来,穷人是那么卑微,甚至享受到片刻的阳光都是二手的!当钟秀第一次去本家时,他对海美说:“为什么有的人那么年轻,什么都不用干,却能那么有钱”短短两句话,是多少拼命努力却挣扎在温饱线上的人们的心声?也是从这时候,愤怒的火苗开始在钟秀心中燃起。

本对海美,永远像猎人在玩弄自己的猎物。聚会的时候,众人坐在沙发上,饶有兴致地看着海美表演她在非洲所见的舞蹈,本的嘴角掠过一丝微笑,他歪着头,不时打着哈欠,那满意的神情多么居高临下,好似在看着自己的祭品。本喜欢做菜,正是因为他享受给自己做祭品,然后吃掉的那种感受。

电影中的种种暗示已然很明显:出现在本家中盒子里的粉色手表,对钟秀的呼唤起反应的小猫“锅炉”,海美突然变得干净整洁的家和遗留下来的旅行箱,无不昭示这本就是凶手。于是,积攒在钟秀心中的火焰最终爆发了,他一刀捅死了本,把本的车连带着自己的全部衣物,用一把火烧掉了这一切。最后的结尾,钟秀开着车离开了,透过后视镜,我们看到了熊熊燃烧的火焰。

其实,在观影过程中,我就注意到了,在两小时十几分左右时,出现了一段长镜头:钟秀正坐在书桌前打字,随着镜头慢慢移远,视野里出现了远方林立的大楼。当时我只是觉得这一段拍得很妙,很好的展现了人物在城市中的渺小,但结合其它影评,我好像理解了这一段的用意。导演或许想借此说明,后面的剧情并不是真实发生的,钟秀并没有杀死本,这只是钟秀小说中的想象……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想罢了。

顺便提一下,应该在电影一小时四十几分,钟秀开着跟着本在山间穿行,那一段配乐,富有节奏的鼓点让我起了鸡皮疙瘩,因为结合前文中本关于祭品的言论,我想到了原始社会,一群人围在火边,敲着鼓像上天献祭的场景(极有可能是我想多了,配乐单纯是烘托紧张气氛罢了,但真的用得很好)大家都是饥饿的,有的人是little hunger,有的人是great hunger。不过我想,在现代社会,little hunger 的人越来越少,great hunger的人却越来越多。存在的意义究竟为何?到底怎样才能摆脱虚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