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谈谈本人对结尾的大为震惊
有结合主体剧情,所以有剧透
也想先解释下标题:并不是标题党,【勿以恶小而为之】是粗略提炼的主体概念,也是简化概念,因为导演对细节的处理让我感到他的态度非常模糊、奇怪,看到结尾发现他主观意图不加掩饰,夹带私货。如果您感兴趣请看完讨论。
结尾导演创造了一个陈信文和陈欣年似乎没有走上不归路的美满结局。
我的问题来了,导演为什么会觉得这样的东西是美满结局?我诚心发问。
因为他!超!爱!
他站在加害者的角度非常非常不希望这对可怜的兄弟走上不归路,他让陈信文舍不得下手杀死自己的亲弟弟所以甘愿被捕,他让陈欣年推锅说的话带给了陈信文良心的谴责,他超爱有良知的陈信文!
莫志强听了都笑了:哈哈
不是专业的,不清楚这类以【创造看似美满平行世界】为结尾的艺术表现手法具体叫什么,但是在看电影历程中有幸见过这样的表现形式,比如印象深刻的能想到《溺水xd》。(避免不必要的引流)
《溺水xd》结尾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条致命毒蛇,它用一种不属于任何色彩任何词汇的美丽迷惑住我,然后慢慢缠上我的脖颈,在我因它而做着迷幻的美梦时……啪!被刀死了。
是善良导演编剧安慰了这些可怜的观众,可以不必被刀得太死。因为观众得到了虚幻的美梦。
我很喜欢《溺水xd》里出现这样的艺术表现形式。让人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心塞感,却因为割舍不下它的美丽而再一再三地落入毒蛇的陷阱,被虐得死去活来。
而《第八个嫌疑人》,用了相(lei)似(tong)的表现手法作为结尾,却让我感到明显的生理不适……(先不说陈信文心理变化的描写上起承转合莫名其妙)
甚至在大大的疑惑,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电影,导演是拍角色拍出感情来了?
真感性!
到底是????出了问题还是????理出了问题,才能将自己完完全全放在加害者的角度去做出这样一段剧情。来进行一段让观众难以启齿的洗白。
也许有人说,他们不走上犯罪道路,之后的悲剧不就不会发生了吗?
那么请搞搞清楚,剧情是真实事件改编,结尾可不是。不管在结尾的烟雾弹怎么放,悲剧早就已经发生过了。
这个烟雾弹是怎么放的也搞搞清楚,他把重心放在了“如果加害者没犯罪”,剧情中也刻意地安排了加害者的“良知”和“忏悔”,那么结尾的导向就是:“如果加害者没犯罪,他们的人生的样子”。
【因为剧情安排了前后呼应,陈欣年对陈信文说‘我当初不该拉你去抢劫那辆出租车’,所以结尾在平行世界他们真的没有去抢劫那辆出租车。因为导演的洗白价值导向是‘如果陈欣年没有给陈信文起这个不好的头,他们最后就不会一步步铸成大错’】
我不否认导演可能是想传达【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概念,这是好的,但问题所在是,他同时传达了【陈信文本不应是这样】的【惋惜】,很自然地把【锅】甩给了陈欣年,这在【真实事件改编】这个前缀下显得特别特别可笑。
因此结尾的导向并不是“如果受害者没受害,他们的人生的样子”!这两者本质是完全不一样的!
【对比举(la)例(cai):《溺水xd》的结尾所展现的是‘如果受害者没受害,悲剧没发生,他们的未来人生原来是那样一副景色’。而《第八个嫌疑人》结尾,展现出了导演的美好期望‘如果加害者没犯罪,他们未来的人生是从黑暗狭小的隧道中走向光明的’】
道理是真理,无法反驳的真理。
(可笑的是,在导演巴巴地主动提供的光明未来中,假如陈信文不犯罪,他就遇不到他的妻子,更不会有他客观上已经拥有的幸福,血淋淋的幸福:他视若珍宝的女儿)
接着说道理是真理,唯一不明白的是,影片其中、影片结尾,充斥着导演深深的惋惜。
对加害者的惋惜。
导演所传达的有对犯罪的反对,有对遵纪守法的支持,甚至有对加害者的惋惜,唯独没有对牺牲的公职人员和所有受害者的尊重。
就好像电影不是拍给观众看的,是拍给他惋惜的行将踏错的陈信文看的。
也许又有人说,一部电影时长是有限的,你不能要求这么多。
可是,你应该说,导演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要求这么多。
请搞搞清楚,区区几行字,要求真的很多?对加害者的【惋惜】充斥全片,而忽略了本该【惋惜】的人或物,是有必要的?还是????有问题?
谢谢一些低要求,让这种狗????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大荧幕上。
通过这段结尾能看出导演真的很感动到自己。
天,你要煽情也得看有没有人领你情吧?你是犯罪片还是教育片?并且,如果要当作教育片,你应该放给主角原型看。虽然人家未必能get到你,甚至可能跟大多数雷结尾的观众一样。
拍悬疑,就好好拍悬疑。拍犯罪,就认真拍犯罪。
煽情,还夹带私货。
这样一个烂上加烂的结尾,简直毁了演员和其他工作人员们的心血。
半夜翻观影记录时再次想到影片的结尾一时被疑惑充斥,所以打出这篇言辞激烈难听的影评,表达没什么层次。也懒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