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制外打工人的悲惨故事
编制外的打工人为了改善下生活,在他人鼓动下捞偏门,一群人屠了黑社会金满堂满门,又被同伴出卖,发配边疆十年。十年后才知道,金满堂没死,而自己是被同伴出卖。黑社会来小镇寻仇,打工人几乎以一己之力,杀灭全部对手,自己也伤重殒命。
陆谦、鬼刀林一群人早期只是衙门的帮闲,属于没有编制的临时工,因此捕快的腰牌和稳定的俸禄成为他们的追求。而为了获得编制、钱财,他们需要以命相搏,陆谦还要高发兄弟,鬼刀林出于江湖义气,没有供出同伙,只是没想到自己被同伴出卖。至于陆谦混上了捕快,动辄都说自己背后是朝廷,但在捕头言语中依然是个帮闲。算是彻头彻尾的编制外打工人的悲惨故事了。
2.王家卫还是徐浩峰
作为一个网络大电影,影片有着良好的叙事节奏和完整的故事。至于一些宣发文案说,影像风格像王家卫,打斗风格像徐浩峰,这基本属于把影片主创放火上烤。
《东邪西毒》里杜可风镜头下粗粝、饱满又极富层次的画面,以及大胆采用抽格手法,更是打破了武侠电影强调力度、速度和流畅性的惯性,画面在意不在力,是至今未见来者的存在。王家卫在古装武侠中讲现代都市生活中的冷漠与疏离,也是独此一份。
徐浩峰将江湖置换成武行,重试探、强调一招致命的打法,只存在徐浩峰电影和一些日本武士片里,多数国产武侠还都在武舞的范畴。而且徐浩峰将武侠电影类型的核心矛盾设定为“礼崩乐坏”,实质上将武侠电影从简单的复仇故事、江湖纠葛中抽离了出来。这些都是《千里不留行》不具备或者无意去探索的。
3.致敬抑或是拼接
影片的配乐很好的表征了电影存在的问题。从文本来看,影片配乐很好的契合了剧情和节奏,不过,大提琴前奏一起,就发现其旋律极其接近谭盾为《英雄》创作的主题曲,于是音乐又陡然变调,让熟悉《英雄》配乐的观众显得无所适从。事实上,影片的角色设定甚至故事本身也跟配乐一样有着极强的拼接感,千人斩的角色跟《绣春刀》里丁修一致,甚至演员左顾右盼不看对方的表演方式都与周一围如出一辙。而中国观众最熟悉的陆谦来自于《水浒传》,陆谦作为林冲的好友,为了自己的前程,配合贪官陷害林冲的故事,国人都不陌生。好玩的是,《千里不留行》中的陆谦为了黄金、编制还有鬼刀林的爱人选择陷害鬼刀林,算是肩负起了高衙内和陆谦双重角色。所以这样一个故事,看起来更像是《水浒传》林冲故事变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