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长月烬明》的结构(更完初魔和三魔,其他待更)

----------------------------------------------

一、序言

雨果在法国文学的地位毋庸置疑。他说,我的作品是一座大山。他的《悲惨世界》意图展现像天空和海洋一样宽广而深邃的人的心灵。主人公冉阿让的心灵成长,有开头有结尾,有顺叙有倒叙,脉络因整体而清晰。

托尔斯泰在俄罗斯文学的地位毋庸置疑。他说,《安娜卡列尼娜》的结构是圆拱形,“我为自己的建筑艺术而感到骄傲,圆拱衔接使人察觉不到拱顶,而自有内在联系。”安娜与沃伦斯基与卡列宁,列文与吉蒂,两条故事线平行发展。拱顶的连接处在哪里呢?交由读者去探索,掩卷而沉思。

马尔克斯在拉丁美洲文学的地位毋庸置疑。他的代表作《百年孤独》的叙事结构像座迷宫却自有内在逻辑。

玻恩迪亚家族7代人,每个人都有独立故事线,如何有条不紊地展开叙事?

小说开篇第一句,“多年以后,奥雷里亚诺上校站在行刑队前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下午。”这一句话里,空间场景自如变换,时间线在将来、过去、现在中交织,这种叙事模式对整部小说的叙事时空结构有着怎样的引导?

尽管七代人的故事看似繁复庞杂,但马尔克斯巧妙地由倒叙开篇,精巧地将前十章安排前三代同堂叙事,后十章安排后三代同堂叙事的同时,却由奥雷里亚诺上校的人生串起了整个家族发展的内在关注线,看似多条枝蔓,实则躯干鲜明醒目。结尾收线简单明了:第七代婴儿刚一出生便被蚂蚁吞噬,飓风卷走马孔多镇,百年孤独的家庭永远从大地上消失。

而作者自己的写作意图却在15年后的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发言中明晰阐述:我拒绝接受人类末日。那些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庭,永远享有在大地上重生的机会。

歌德在德国文学中的地位毋庸置疑。《浮士德》架构了庞大的世界观,意欲探讨自希腊文化以来,西方知识分子的觉醒之路。全部诗剧运用五个时期的分段叙事结构,将西方2000年文化浓缩,藉以浮士德博士上下求索之历程,展示西方知识分子的探索之路径。这五个时期分别展示为:

(1).浮士德博士在中世纪蒙昧时期追求无限的知识,却倍感生命无聊沉闷,没有意义和价值,打算饮下毒酒。

(2).在文艺复兴人性觉醒时期,追求自由恋爱至爱欲横流,伤人伤己,爱情重伤,否定了享乐主义。

(3).在诸侯各邦拥有自主权后,公国林立时期,追求操控权势,剥夺百姓利益,政治理想幻灭。

(4).在艺术蓬勃发展时期,追求艺术审美极致自由,以古典美对当代人进行审美教化之路走到死胡同。

歌德所处的十八世纪,正是希腊文明考古成绩斐然之际,彼时人们积极探讨古希腊文化的享乐主义,政治昌明,古典艺术救世的兴趣正浓,歌德写出《浮士德》给出理性思考。

他在剧中写到,我的心里住着两个灵魂,一个怀着强烈的情欲,紧抱现世;另一个却拼命要脱离尘俗,高飞到崇高先辈的居地。

(5).挣扎,破碎,重建。最后,浮士德博士带领人民填海造田,在造福人民日常生活所需幸福的伟大事业中得到生命价值的满足。诗剧结尾,浮士德肉身死亡,灵魂被天使引领,升至天堂成神。

正如诗剧开篇,天帝与魔鬼靡费斯特打赌,天帝坚信,人性的善良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人性善念终将战胜人性恶念。

1980年,西德在浮士德诞生500年时,为他立碑,以示永久纪念。

《长月烬明》在中国仙侠电视剧的地位至今为止尚有置疑,却也毋庸置疑。它是中国仙侠剧里唯一一部用三个版幅/界域,四段人生,七种角色架构出一个庞大的世界观底下,男主人公人生发展、心灵成长、人的发展可能性和必然性的电视剧。它不仅结构设置合理清晰,而且结构与结构之间还有很多巧妙呼应。结构为主题服务,“一念成魔,一念成神,成神成魔,我可以自己选择”,这个具有哲学意味的主题,是如何通过男主人公的7个角色在不同的版幅、界域、人生阶段徐徐展开?全剧的叙事有开头、有结尾,有倒叙、有顺叙,有草蛇灰线,有内在逻辑闭环。

-----------------------------------------------

2、《长月烬明》的井田叙事结构

我把《长月烬明》的叙事结构形象化为“井田”结构。或为板块结构。

三个版幅/三个界域。

三个版辐:男主人公官宣有三个姓名,澹台烬,冥夜,沧九旻。这三个名字分别对应了男主人公所经历的三个版幅:

第一版幅:现阶段,景国王子,澹台烬。

第二版幅:一万年前,般若浮生梦境里,战神,冥夜。

第三版幅:500年后,不照山逍遥宗,修仙弟子,沧九旻。

三个界域:澹台烬经历了人神魔三界人生。

人界,质子、景王、修仙弟子的人生;

神界,冥夜的人生。

魔界,二代和三代魔神的人生;

四段人生:

全剧共40集,大约每10集一个版幅,展示男主的四个重要人生阶段。

第1-10集,是主人公澹台烬质子时期。景国王子澹台烬出生后,母亲去世,父亲厌弃,幼童时期被质于盛国。后与盛国将军府叶二小姐叶夕雾结婚,困于叶府。

第11-18集,澹台烬进入般若浮生梦境,体验神域战神冥夜守护苍生、神魔大战的人生阶段。

第19-29集,澹台烬景王时期。澹台烬回母国景国夺得王位,励精图治,一统景盛两国,百姓安居乐业。

第30-40集,澹台烬修仙弟子时期。500年后,澹台烬得名苍九旻,在不照山逍遥宗兆悠掌门门下修仙。为拯救黎民苍生,将自己献祭给了同悲道,保全了世界免遭毁灭。

时空变化下的七种角色:

(1)澹台烬-二代魔神。剧集开篇,二代魔神出现。他意欲抢夺仙门法器“过去镜”,以了解自己的前生今世。过去,人间澹台烬如何成为魔神;未来,过去镜如何终结魔神自己。角色设定:魔力强大,无情无欲,AI好奇宝宝。叙事模式:倒叙500年后二代魔神降临。

(2)澹台烬-质子。500年前,魔神还是个孱弱的青年澹台烬。第四集插叙了澹台烬的身世。澹台烬父亲是景国国王,母族是弱水河畔夷月族部落公主。一出生便被视为怪物,克死母亲的不祥之物,被父亲厌弃。幼童时期被送往对岸盛国当质子,受尽欺侮。后来娶盛国大将军府叶二小姐叶夕雾为妻,依然挨打受骂。直到500年后的修仙弟子黎苏苏穿身叶夕雾,境遇略有好转,并无意中获得妖力,在母族夷月族力量的帮助下,回景国夺得王位。

(3)澹台烬-冥夜。澹台烬在寻找更强力量的过程中,无意中进入冥夜设下的般若浮生梦境中,化身战神冥夜,参与了一万年前一场恢弘无比的上古神魔大战。并带着冥夜守护苍生的清醒意识回到现实世界里。成为逐渐觉醒者。

(4)澹台烬-景王。澹台烬景王时期,正值新王初始,内忧外患。内忧,新王面对老臣的不信任不服从,需要建业立威;外患,对岸盛王挟前胜仗之势,欲将弱小之景国消灭在萌芽之际。景王澹台烬励精图治,对内,以工代赈,振兴经济。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开放儒学,教化民众。安置流民,同工同酬。景国百姓安居乐业,出现景王立国之治,为之后景盛两国一统打下良好基础。对外,景王战场亲征,鼓舞士气。用以民为先、以战止战、天下一统的先进理想说服盛国主帅叶清宇投诚。并以两岸一统之后黎明百姓安居乐业的现实胜景说服了盛国储君萧凛放弃复国,远走海外。顺利实现景盛一统的宏伟霸业。

(5)澹台烬-沧九旻。

500年后,澹台烬(沧九旻)因缘际会成为了不照山逍遥宗掌门兆悠真人门下修仙弟子。

澹台烬(沧九旻)至此已经得知自己魔胎身世。面对魔神手下的威逼利诱,澹台烬(沧九旻)最初是选择洁身自好,拒绝成魔即拥有至大魔神力量的诱惑。但澹台烬(冥夜)守护苍生的“善”的种子已经深植在他心里,足以对抗“恶”的利诱。

最后,当澹台烬(沧九旻)亲见百姓之苦,亲历师父言传身教,爱人救赎,他内心向善的自我意识觉醒,自我意志强大,他最终抵制住了初代魔神的驯化,成为了强大的自己!

全剧的大结局,澹台烬(沧九旻)选择为天下苍生献祭自己于毁天灭地的同悲道,而成神明。

当天地重归平安之际,他身归天地,化身自然山川草木,“今日一别,身归天地。来时,纵化作山巅冰雪,溪中卵石,岸边垂柳,我们,总有重逢之时。”

此时,澹台烬完成了他从出生就带有魔胎印记原罪,没有情丝,不懂爱己爱人;后来懂得了渴望爱情,贪欲力量;最后进化为守护苍生、不惧牺牲的上神。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长月烬明》与之前的中国仙侠故事观念相比,有了更为进步的理念,人的上升修行之路不是到升仙永生不死就停止了,澹台烬的修行之路在为守护天下苍生百姓的前进路上永无止境,他甚至可以做到身归天地,化为自然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与天下苍生永恒同在。

《长月烬明》以澹台烬的波澜壮阔的一生,展示了人的成长的可能性,必然是一条超越“恶”,向着“善”的崇高之路,讴歌了人性的最终的发展必然是至明至强,至善至美。

(6)澹台烬的爸爸-初魔。又称上古魔神。剧中最大的反派。他操控澹台烬的一生,从与夷月族签订魔胎条约开始,一步步引诱澹台烬成为魔神继承人。不仅让澹台烬外表形似自己,而且驯化他的内心入魔。

他创立同悲道,欲使四洲三界生灵涂炭。他因世间罪业而生:天灾、病痛、贫穷、饥饿、污秽、争吵、谋杀、眼泪、战争、死亡,都是滋养初魔生长、强大的养料。

如果说,神是世界的光,初魔便是世界的阴影。他是世界阴阳两极中的一极,完整事物的一体两面中的一面。世间有欢欣,就有痛苦;有魇足,就有饥饿;有秩序,就有混乱;有甜蜜,就有苦难;有幸福的满足,就会对比出不幸福的怨气。他被世间一切埋怨、不满、罪业的浊气滋养,却也痛恨浊气。他认为浊气的滋生源自清气的对比,没有清气,就对比不出浊气。

初魔的眼神无悲无喜。他视苍生为蝼蚁,一切生命的生死都与他无关,不会引起他任何情绪波动。他就像是悲悯苍生,甘愿为护佑苍生视死如归的十二神明的对照组。

似乎可以这样去表面化地理解初魔的人设。但实际上,初魔作为《长月烬明》与其他中国仙侠剧相比而独具特色地存在,却是因为他的出现将《长月烬明》带入哲学意味的维度,使得《长月烬明》成为中国仙侠剧升维哲学仙侠剧的一个重要因素的存在

初魔开启同悲道,是想摆脱被“浊气,罪业,痛苦”的滋养,他称之为“自由”。但凡所自由,必然有所依附,世界没有绝对的无介质自由,自由是相对的自由。痛苦的一体两面之反面是欢欣,罪业的一体两面之反面是昌明,浊气的一体两面之反面是清气,初魔厌恶“痛苦,罪业,痛苦”,归根结蒂,他也不过是以“恨恶”的形式表达“爱善”的本质。

但他的行为却是“反派”。他开启同悲道,毁天灭地,生灵涂炭。他本意要消灭“恶”,却也不在乎让“善”留存。如同光明与阴影共存,善与恶也总会共生。同悲道毁天灭地是可以消灭恶,但依附于天地生灵而存在的善也无法依存。

神明之所以是神明,是因为他们对世间有爱,他们能看到世间的恶,但更珍惜世间的善,他们对恶有恨,但更对善有爱。所以神明有爱有恨,有悲有喜。

初魔表面上看似无悲无喜,却也并非无爱无恨,他只是好像被“悲”pua的太彻底,而放弃了“喜”,他对“恶”的厌恶超过了对“善”的热爱,因为太恨“恶”而开启同悲道。

(7)澹台烬-三魔。三代魔神是澹台烬自我觉醒后的自愿选择。他不是堕魔,而是自觉成为魔神以拯救苍生。只有成为魔神,献祭同悲道,才能消灭同悲道,拯救四洲三界。是向死而生的伟大与崇高。

初魔操控澹台烬的人生,让他在痛苦达到巅峰,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刻,堕身成魔。澹台烬的一生曲折坎坷,却也能多次绝处逢生。当澹台烬魔胎身份被公之于众的时候,他已经寄身仙门,打算做个洁身自好的仙门弟子,好好修行,拜托魔胎原罪。

三代魔神与二代魔神的不同之处在于,三魔由于经历了般若浮生梦境,智识打上了深深的冥夜的印记,成为了觉醒者。

所以在三魔的自我认知里,他不仅仅被初魔“世间最,人生苦,人性恶,恨浊气”而驯化。他更被冥夜“爱世间,护苍生,视死如归”的言传身教所感染。

澹台烬(沧九旻)在一次救百姓的时候,魔胎身份暴露,仙门审判他,同修惧怕他,初魔手下威逼他,初魔利诱他。但是冥夜的教导影响他,师父信任他,爱人维护他,他守住了自己,没有堕魔。

澹台烬(沧九旻)后来成为三魔是自觉自愿的选择。当初魔手下干将谛冕吞噬魔骨,开启了同悲道,眼见四洲三界将被毁灭,生灵涂炭。澹台烬(沧九旻)不能救世,但澹台烬魔神可以救世,师父兆悠真人的舍身饲魔,用自己的死唤醒澹台烬(沧九旻)成为三魔,三魔还是有着坚定的意念和心志,想成为冥夜那样的人,守护苍生,绝不堕魔。

他打算开启舍身大阵,与魔域里的魔众同归于尽。但冥夜的灵识阻止了他,告诉他说“你的死无法阻止魔神降临,而你的生,才开启了魔神的死。”澹台烬至此知道,他个人的荣辱不那么重要了,他有更高的使命,那就是无论如何都要消灭同悲道。

所以他后来选择放弃了个人的洁身自好,自愿成魔。这是一种向死而生的觉醒。

最后,三魔集齐魔神三魔器归于同悲道,让十二神明宇神初凰之女也是仙门弟子黎苏苏悟道成神,让成神后的黎苏苏杀死自己,消灭魔神。因为“唯有真神能够消灭魔神”“魔神灭则同悲道灭”。

三、结构之间的巧妙呼应

《长月烬明》播出之际,很多观众实时追剧,表示很多内容看不懂,提出疑问:是不是因为临时提档,为了适应40集的新政,把原来的58集删减了18集,所以逻辑出了些小问题?

但实际上根据精确计算:

原总58集 X 原40分钟/集 = 原总时长2320分钟

现总40集 X 现54分钟/集 = 现总时长2160分钟

从全剧总时长看,只少了 160 分钟,应该没有删减多少内容,按现在时长计算:160分钟/54分钟=3集。也就是说,大约少了 3 集的内容,应该不至于影响全剧的总体内在逻辑。

那么,为什么实时追剧的时候,会有看不懂的时候出现呢?

因为,《长月烬明》在前面播剧的时候,埋了很多草蛇灰线,它表面看是仙侠爱情剧,实际上看完全剧后是一部哲学仙侠剧。他的结构独特新颖,立意深刻,所有的逻辑线在后5集收尾。所以,看《长月烬明》的时候,不能倍速,不能不看完全剧。而且,看《长月烬明》要眼心脑并用,及时发现它的结构之间的巧妙呼应,才能感受到它的逻辑闭环。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