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凌晨 Camille Claudel
看完第一感受是很压抑,很混沌的、难以剥开的一层层的压抑———怎么会这样?“充满传奇色彩的人,在世时被传奇束缚,起初天真,轻信,无辜,到最后却陷入尴尬困境。为了掩盖缺点,保持传奇的魅力,于是采取极端的方法摆脱困境”。Paul念出的文字一语成谶。
我望着屏幕里深邃幽蓝的眼睛,那双眼睛也透过屏幕,看着每一个透过电影看她和她的作品的人。此刻只想屏住呼吸与思虑———“他们无权评价我的作品”,同理,我们或许也无权评价她人生中种种的选择。
她手持她的刻刀,挥向自己采集的淤泥,挥向罗丹给的大理石;挥向生来的才华,挥向家庭的支持,挥向少女的情愫。她的刻刀,也挥向了她的才华,挥向了她用以创作的手,挥向了她的命运。
“我要做自己,所以我需要上帝”———“不需要任何人,我就能做自己”,初步离开罗丹的Camille这样反驳选择信教的Paul。然而这就是Camille的刻刀,朝向艺术,朝向世俗,却也朝向自己。在那样的世界,她真的可以不需要任何人吗?
父亲质问,“你在(《加莱义民》)里面有哪些贡献?”“自从你认识罗丹先生,你在也没有独立工作过”“今年,你还没有任何作品展出”———“我女儿的存在,不需要罗丹来证明”“你的未来属于你”。然而,释怀于情愫同样有着重量,于Camille,情愫不是枷锁,情愫也不是动能,情愫就是情愫,是起因与结果。这也许就是是矛盾与压抑所在。
也许,我们需要的是透过雕刻看Camille的一生,作品应当是为何,而不是如何。
片中还有大量细节表达,值得多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