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结构出发,本片异常简单,只是几个长单场戏构成,穿插啰啰嗦嗦的大段对白,从昆汀出道起这即是他的拿手好戏。我一直认为这不止来自他录像厅里的疯狂迷影时期,昆汀从美国文学中汲取的养分同样不少。大段的生活流对白,对于昆汀来说首先是要构建足够生活化的人物关系,同时又异质于生活的潜在张力,当然其中也暗示着作者思考,塑造单个角色反而是其次。这恰好是符合自海明威以来的文学传统,又背离经典好莱坞的。

本片的两个部分都以大段对话开场,两帮女孩,四个为一组,人物构成,讨论内容几乎都没什么分别。女孩们讨天说地,性,男人们的软肋,以及她们眼中男性儿童般的性格。对照本片在形式上想致敬的b级片血浆片年代,如果把她们换成b级片中的男性角色,让男人如此谈论女性,分享交流谁床上功夫更好诸如此类,几乎是毫无违和的。因为这正是男性荷尔蒙喷张式电影里的主旋律。昆汀在片头就给予了女性角色如此放肆,自由地谈论男性的权力,这些都构成了本片的女权表达基调。

第一段从形式上完全效仿了那种粗糙的,颗粒的,带划痕的胶片质感。但其中一个小设计暗藏了昆汀更大的玩性,此处暂且不表。故事上就不多说了,变态杀人狂撞到了女孩们的车,满足自己的性欲同时还逃出生天。进入第二段,几个画面颜色的变换让我们回到了更熟悉的,昆汀式广角镜头视觉效果。仍是类似的女孩四人行,变态杀人狂再次跟上。双方经历一番刺激追车,角色互换,女孩们奋起直追,变态被一拳一脚打倒也让影片达到最高潮并结束。非常简单的故事,但这其中似乎又有一点点不一样的地方,回到第一段说的那个小设计,谜底揭晓,也引出本文的标题。

影片始终发生在一个模糊的年代与时空,我们只能场景街道,建筑室内陈设来大致感觉,似乎是一个80,90年代的故事?不清楚。但出现了两样时代感强烈的物件,第一段中已经可以发手机短信的诺基亚,第二段追车戏中公路车流中已经几近步入新千年的车型。这都是90年代后期,甚至新千年才有的具有时代代表性的物品,而全片的故事框架则是一个典型的7 80年代故事,酒吧内景陈设也更符合80年代。这种时空的暧昧与错乱,让人不得不联系昆汀在后续作品中展现的——自无耻混蛋起浮出水面的对历史的再造与解构。虽不够明显,但我相信这是昆汀在有意进行这种文本嫁接,年代嫁接的实验。本片明显的女权主义倾向,在这种实验里则显得更加有力且生动,导演并非仅仅尝试还原老式b级片的外在面貌,他赋予了这种形式,以及类型元素更新的内核——以一种反对它的表达复现了它。

无论从电影本体还是电影史的角度,这都是一种激进且有趣的尝试,同时这种尝试也是昆汀解构历史,并在历史中更自如的进行作者表达的一个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