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瓜导的上一部电影《骨及所有》被吓到了,以为这次《酷儿》是回归《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路线,结果又被吓到了。
把《酷儿》和《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比其实不太妥当,因为《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在同性电影这个标签应该还要往下延伸,算是耽美类型,而且由于两位男主都是双性恋,只能说因为性别,这段夏日情愫系上了同性的标签,不能算是同影,只是带有标签。
你其实在两部电影的片头就能看出来了,同样是固定尽头拍物,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拍的是雕塑,而 《酷儿》 里都是主角的日用品,眼镜,烟,书,护照,致瘾药物等等。雕塑我们会想到美学,而日用品只是生活。
而《酷儿》属于比较纯正的酷儿电影或者说同性电影,这部片子关注到了酷儿群体的困境层面,而不是一段遥遥远远如童话般的恋爱故事。困境是从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两个方面体现的,社会认同指社会对于同性恋及其他性少数群体的包容度,这一点其实在电影里体现得不大,相反在同类影片中例如娄烨导演的《春风沉醉的夜晚》是完全体现的,出柜,形婚,还有理不清的情感关系,如此上升多人,再上升社会。这点我看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里他说这些他曾经作为课题研究,结果被驳斥,可见在异性恋占多数时,大多数的酷儿也成了性少数。
不过说起来这部电影好像更为侧重个人更多一些,威廉李年过不惑,成天泡在同性酒吧中寻欢作爱,大多可能维持了一小段关系,刚结束和一个年轻男人的一夜情后,他遇上了同样年轻的学生尤金,他整天看到尤金和一个美丽的女人在一起,因此他不能猜出他是否为酷儿,因此在试探中他选择出柜,并邀请他到自己家中,这个疑惑终结在尤金与他床上的缠绵上,在一趟前往南非寻找沟通心灵之药的旅行后,这样的“恋情”告终。
其实还挺像《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结构的,也有点像王家卫的《春光乍泄》,瓜导自己说,拍《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灵感来源就是《春光乍泄》。
所以在这部片子里,我可以大胆地说,我看到了更多王家卫的影子。
李开房的那家酒店,走廊的一切都是红色,鲜艳的红色,色相和新鲜的血液一致,我看这段想到了《花样年华》的那家酒店,同样的红色,同样的困境,犹如非法情事一般,点燃,红色代表了欲望, 《花样年华》 里是苏丽珍面对欲望的踌躇压抑,《酷儿》里是与男青年的一夜情的释放。
不止是色彩,这部电影的镜头语言是某种程度上的大跨步,我想说瓜导真的是在文艺片里很自然地埋下了很多商业片的因素,加入特效,过渡等。说是特殊镜头设计不如说是大量的隐喻。看不懂正常,我最后一段也没看懂,只猜测。
我觉得那个叠图层李想象抚摸尤金的镜头让我印象特别深,因为大多导演的拍法会是单拎的想象镜头,再加上一个什么什么蒙太奇,瓜导直接一个镜头表现,欲望的难以克制与蔓延,在新关系的试探……表现的太绝了。
虽然一个篇章一个篇章的叙事,我们看到其实到南美篇的结尾故事就断了,前两章的探索我们看到其实只是单向的,李爱上了尤金,在出柜后由试探转为一种乞求,而尤金并不喜欢李,他是年轻,为了寻求刺激,也就是为什么他会拒绝南美植物“死藤”带来的灵魂交流,他在害怕,害怕这种交流方式真的实现,李会立刻知道他的欺骗。所以在丛林里,他们分道扬镳。
我们看到最后的镜头给到了李的想象,房间里形成无限符号的蛇,尤金顶着杯子让他拿手枪瞄准,他射杀了尤金,仍抚摸他的脸。
循坏符号是一次一次的旧梦,蛇则是他们在南美共度的回忆,至于杯子则是当初他们在家中,李倒给他那杯酒,他吐了。
还记得吗,他吐了。
在他们在南美的那次性爱中,他也表现了反感。
一切表现得那么清楚,我想李也明白。
我们猜不出那两年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又已知结局无法释怀。
其实有些人爱得深了,即便对方出轨,即便对方犯了很大的错,在自己的一顿宣泄后,还是忍不住想TA,甚至自责。
因此李在将死之时仍旧回到了床上,他看过了一架远去的飞机,一个人孤独地躺在硕大的床上,镜头给到了他颤抖的双腿,后面是另一双尤金的腿——来自他将死时孤独的幻想。
他牵挂了后半生的人不辞而别,结局的镜头是远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长镜头定格在李打颤的抖动,到他的死亡。
还记得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的结尾吗,艾利欧在炭火旁打电话,也是长镜头,他哭到哽咽。
这片子唯一不懂的在那个裸体的女人,不知道是不是表现面对社会的排异的装弄,还是在梦中留有对异性情欲的可能,这个想请教大家。
还有蜈蚣项链,蜈蚣也叫千足虫,这是暗示尤金其实是那种花花公子?
看了瓜导这么多部片子,他真的是个心思特别细腻的导演,这部片子在视效方面,也算是突破吧,我觉得他以后会逐渐走商业路线的。大爱瓜导。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