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作者能坚守初衷,真心实意静下心来,讲好讲透一个故事,且有充足的知识准备和理论修炼,那么,这种写作就能达到一种意境,它就不再是那种我们司空见惯的泛泛作品,而可能有向我们传达的东西,是一种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应该说,赵娜是怀揣这一“私心”来写她的《念无双》的,而她的努力看来也并没有白费。

一部优秀的影视剧作品是一个整体,尤其离不开编剧和演员的齐心努力。

而《念无双》令人非常惊艳的,就是它题材的设定。一个全新的视角,详尽讲述慈悲神女与阴暗信徒间如何救赎渡化的过程。作者如何写,演员如何演,成为最大的看点。

作品,是作者思想留下的印痕,是作者对这些题材的思考。以题材取胜的作品,其独特之处在于写作的客体;有思考的作品,独特之处在于写作的主体。而《念无双》中,作者将题材和思考兼顾,并升华其内在的价值。

源仲和姬谭音之间的误会拉扯,无疑是《念无双》中最大的看点。编剧一个误会的设定,让观众从一开始就已知后期必然的决裂,并在这忐忑期待的预知过程中等待破碎如期到来,两人相处越甜,观众的感受在虐心的碰撞中就越强烈,这种绵延的拉扯感持续到几近故事结束,然后作者又四两拨千斤的,赋予他们一个崭新未知的生死拉扯循环,戛然而止结束,不可谓不简洁干练,一如她的文风。剧中从开始的娓娓铺垫,至循序渐进展开,再到最终真相后的爆发,源仲和姬谭音间爱恨纠缠达到一定程度产生的高度落差,产生出的悲壮凄美感,让观众尤其震撼。人物角色由平和状态下的泛泛表面,到动因后,剧中人的行为情绪反应,反复升级循环,原先还沉睡在人物性格里面的特异化特征,就这样随着剧情的展开而层层递进显露。

在作者清新细腻,饶与趣味的笔触下,《念无双》同时兼有横向面的表达,每个人物都有独属自己的弧光,完整的故事线。作者准确描绘人物形象,并赋予人物角色本身等同的悲喜 。剧中跳跃思想虽随处可在,却并未忽略逻辑连贯性,使得人物基本感觉和情绪统一自洽,这种统一性,就像一条绳线,将分散的一粒粒珍珠贯穿起来,并缤纷生动地展现到观众面前。

作者笔下的世界是反映人的一面镜子,剧中通过源仲意外获得被遗落人间的神手而展开,通过讲述源仲和姬谭音的救赎故事以及与各族间由此产生的暗流涌动,将太阳直射下,人性深处不可直视的善恶本性跳跃显露起来,公之于众,给以批判,并予以精神的思考与探索。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剧中,无论是谁,都在虔诚坚守内心的道:姬谭音遵循普渡众生的道,源仲遵循荡涤五罪的道;阿雪遵循朴素生存的道,师傅遵循学术钻研的道;长老遵循欲壑难填的道,韩女遵循偏激我执的道。每个人的经历理解会衍生不同的道。《念无双》中强调的不是一种结局,而是角色本身不同立场下的一种选择,一种过程,一种至诚忠于自己的道,并在追求经历的过程中,产生必然或偶然,喜剧或悲剧的因果。这种遵循无论对于谁本身,都是善意的,无论它对于别人而言,是善,是恶。

源仲这一角色无疑是《念无双》中最大的亮点,同时也是最难诠释的部分,好在,它幸运地遇到了刘学义 。演员与角色之间,存在天然的相通性和差异性。刘学义对于人物角色的创造,不仅仅依赖于概念,只去反映角色的主要面貌,或是孤立地表现局部,而是去感觉形象,分析思考角色,寻找性格基调的突破点,将文字转化为视听形象,把握角色性格的整体,实现最深层次的具象化。所以他所塑造的角色从不公式化,概念化,最终创造出一个个鲜活迥异又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

而源仲这个角色,对于刘学义来说,也是前所未有的。剧中人物性格呈现出一种两端的极致化,一种火山即将爆发下表面的平静,应该说,源仲这个角色,内敛的是表面,疯狂的是内心。更不用说,后期他还陆续分裂发展出七个迥异的人格,如何将人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同一性合理贯穿表现,这就对演员提出了一个陡升的高度与要求,好在,刘学义胜任接住了。

毫无意外的是,剧中的源仲,无论是人格分裂后对五罪的鞭挞驳斥,荡涤世间前对神女虔诚疯狂的忏悔宣言,还是得知真相断手时极致的悲戚苍凉,等等等等,刘学义都逐一精准演绎,无不令人嗟叹动容。 就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的那样,演员自始至终与角色融为一体是不可能的。但是,刹那间掉进角色是可能的。这种微妙的感觉,是演员进入一种忘我的境地。在那一刻,观众会陷进角色本身里,而忘记是刘学义所饰演的那个角色里。你无法去评判演员演得如何,因为你会觉得这里面这个角色,好像注定非这样演绎不可。它这个角色,就好像预先定型于这种表现了。优秀的演员就是这样把隐藏背后别人看不见,抽象又无法重现的东西,通过自己的内化深刻理解,外化直观表现。这就是他最专业的匠心素养。这是他人生阅历对其产生的悲欢感受与思考理解 ,也可以说是一种天赋与悟性,它不可工业化复制,具有唯一性和稀缺性,是独属演员自己的东西。

当然,好的演员是彼此契合,彼此成就的。这次,刘学义终于遇到了难得适配的好搭档唐嫣。剧中的她演技非常优秀,散发出一种沉淀后的华光,她凭借多年演艺经验与人生理解,细腻入微地演绎出姬谭音不同阶段鲜明的人物特点与情感变化,令人惊喜。演员是有相通性的,她身上的母性光芒充满一种圣洁的慈悲,散发出一种笃定的力量,同时又有独属她人生轨迹的温暖。不同的年龄,才能领悟演绎出不同的角色。这是时间赋予他们的礼物,也是一种真诚的馈赠。

《念无双》是一部真诚的匠心作品,像一幅生动优美的图画,光影准确无误,色调恰到好处,色彩和谐统一。在投入现代潮流,衡量交换价值的同时,仍有所坚守。它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彼此都在最恰当的时机,最恰当的遇见,这是可遇不可求的机缘。每人都各司其职,发挥最大的潜能,努力提升下限,拉高上限。观众会在剧中的某个点,发现彼此遥远的相似性,产生共鸣与理解,也会因自己的困惑在某天被某一人道破,而发出声声窃喜与赞叹,并自发讨论剖析,形成一种民间自来水的群体文化现象。

完美,往往是天时,地利,人和兼顾下所能达到的高度。而遗憾却是人生常态。道法自然。每个人都在遵循自己的人生之道,做着独属自己人生轨迹下的选择,不管是《念无双》的阳光,又抑或是《念无双》背后的阴影,然后,在现实世界中,继续完成一个属于《念无双》自己的故事,或美好,或遗憾。

《念无双》终将淹没于喧嚣与呐喊之中,怀着一种悲怆与苍凉。或许,《念无双》还有很多不足,探索的并不多,也无法改变太多,但是,它的努力是可贵的,而它存在本身,就是代表一种强韧的生命力,就像寒冬中会孕育春天的希望一样,也是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

我:“我找不到路。”他:“你现在不需要找什么路。”他说出了真相。道路,或不管它是什么,人走的就是道路,正确的道路。将来没有已经铺好了的路径。我们说这是条路,它就会是。我们在心中筑起了自己所走的的道,我们的生命就是我们寻找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