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暴力史以后,柯南伯格就不在执着于可怖在身体上的外化,而是内化他们(未来罪行是以前的剧本)。

裹尸布把哀悼的行为和阴谋论的恐惧结合在一起
两者指向同一点:它在损害身体,意义无穷尽地恐怖增值,它总是企图指出真相,而作为复数的真相每一次敞开都愈发显得主体的无能。


为了哀悼我们不得不去经历更多,为了解释阴谋,我们不得不去经历更多,这反过来导致意义的增值,反而对无限的拖延了对阴谋论的理解和哀悼的行为,让这一切永远没法彻底结束。

而这一切,却又无穷无尽,没法解释最简单的事实,既有一个人死亡了,现在只剩一具尸体,而这个人已经从这个世间消失,他已经不再存在于这个世界。

视觉的身体和触觉的身体,通过媒介(手机)表现的真相,通过ai表现的真相交织在一起。整个过程,它与一切都相关联了起来

哀悼行为中牵涉了生物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经济地缘政治,通过曲折的道路和阴谋论的生产如出一辙,却始终没法结束什么

只有放手才算是结束,哀悼作为一种仇恨,通过把逝者内化于自身,并惩罚自己,来达成伤害不可能再被伤害的人的伎俩。一开始我们可能会觉得丈夫是一个完全忠于妻子的人,而事后我们却发现这一切不是那么简单,他陷入了一种对妻子是否背叛自己的恐怖幻想中,这正是一种阴谋论

但是作为阴谋论狂的前夫却没法真的吸引疯狂喜爱阴谋论的妹妹。很显然,他是一个真正的傻子,而这种真正的傻子是不被妹妹所喜爱的。这也就指出了哀悼的行为本身也同样是这样一种阴谋论的运动轨迹

同样的行为,我在我母亲身上也看到,对于她姐姐的死,她有了各种各样的解释,但无一例外的她也表现出一种阴谋论的倾向,那始终不不愿意放弃对某一些困惑的执念,并且反复的去言说他没法跨越,没法放下。(我个人完全不认为一些痛苦必须要放下)


我们采取这么一种迂回的策略。哀悼只指向尸体,哀悼拒绝尸体

正如AI当时所讲的,将裹尸布把自己包起来时,感受与尸体是毫无瓜葛的,因为尸体是死者,而裹尸布是死者使用的。

它不在于使用者的触觉皮肤与裹尸布的感触,而在于使用者的视觉,用手机和屏幕去看腐败过程中的尸体。作为使用者,只能通过外部的窥视,而不能自己穿上裹尸布。而在这个过程中,尸体只是尸体

故而哀悼的结果,最终只能是放手。除非我们永远的沉浸在这种阴谋论中。

当男主彻底对这个阴谋放弃理解的冲动,他也就放下了他妻子的尸体。

我们唯一得到的东西,无非就是那个人死了,仅此而已,剩下的一切不过是哀悼或者是放手

这样的故事仍然有一定的缺点,就在于柯南伯格的任何一部电影到了故事的最后不是戛然而止,就是彻底的耗散一空。

1.柯南伯格的老白男趣味依然保留
2.柯南伯格的情爱画面依旧惊艳
3.柯南伯格的惊悚处理依旧刺激
4.柯南伯格积极拥抱数字摄影技术
(这意味着星图里那个弱智狗屎自然特效是有意为之,尤其是对柯南伯格这个惊悚场面大师而言)
5.柯南伯格似乎彻底沉浸在超大量对白的电影处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