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迟到十年的影评,早在2014年冬天,笔者便在大学宿舍里观看过这部电影。影片中的音乐教师弗莱彻一方面有着声名显赫的艺术成就,另一方面又因其对学生过于苛刻、蛮横,树敌无数。这让笔者想起自己初中时的数学老师。于是,多年来笔者一直有个想法:邀请数学老师看一遍《爆裂鼓手》。
老师沉默几分钟,回复我“如果有空我们再约好吧”。一句模棱两可的回答,让我感觉他并没有很高的兴致。于是,几天后我只好一个人买票去看这部电影。
时隔十年,二刷此片,我原谅了我的初中数学老师,但并不是因为我对老师的教育方式改观——实际上,无论电影还是现实,我都不认可这种损人身心的教育方式。以前是,如今也没改变——而是因为我在第一次观看时和大多数人一样把注意力集中在个性鲜明的光头老师身上,忽略了影片对安德鲁这个学生的塑造,二刷时这个学生的人物形象让我放下对老师的埋怨。
在这段对话中,安德鲁是站在大部分普通学生的角度出发,他的思想观念是希望有一个正常的教育环境,过度的压力会导致人厌学。而弗莱彻的观念是,天才可以忍受极端环境。也就是说,极端教育不仅是他逼出学生潜力的方式,更是他用于检测学生是否为天才的标准。与其说他是用这种方式培养天才,倒不如说是用这法子筛选天才。如果真能因此筛选出天才固然是好事,然而被他过滤掉的普通学生又该如何呢?
1975年的日本特摄剧《雷欧·奥特曼》或许可以作为参考。地球防卫军的队长诸星团,为了抵御外星人入侵地球,对新人雷欧·奥特曼进行惨无人道的训练。队长动辄便对雷欧棍棒相加、言辞辱骂,甚至还开车吉普车撞击他,只为锻炼雷欧的闪避能力。队长把太多精力都放在训练雷欧一人,忽略了那些资质平平的队员,雷欧确实成长为一名强大的战士,但其他队员全部都战死了。
知名导演、影评人徐浩峰,在评价《梅兰芳》这部电影时,对片中梅兰芳的“智囊”邱如白如此评价:
邱这个人物不是民国文人,而是个八十年代的艺术院校考前班的老师……他们有艺术知识而无艺术素养,教着艺术却不懂艺术。他们给报考艺术院校的青年做辅导,看重的是成功率,如果教过的人考上了,便会将这个人当作自己的私货,希望自己可以一直影响他以代替自己的壮志未酬……这种人,外国电影《钢琴师》里有。那是一个父亲,他热爱钢琴但不懂钢琴,把儿子送入了音乐名校,却要求儿子按自己的指导来练琴,结果把儿子逼疯了……陈凯歌塑造的邱如白不单是在讽刺我们的老师,也是在泛指我们的父辈,一切凌驾于我们之上的人……不能说这种人没有爱和付出,但这种爱和付出是毁灭性的。
徐浩峰对邱如白的评价,或许也可以用在弗莱彻身上。
2 .学生的角度:天赋与忍耐力
1999年王菲演唱的歌曲《蝴蝶》有这么一句词“蝴蝶飞不过沧海,没有谁忍心责怪”。为什么呢?宋代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的一句“尽其力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可以解释。同为宋代文人的苏东坡也在《晁错论》里写道:“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从古至今,超世之才一直为人所羡慕,但坚忍不拔之志才是人们一直推崇的品质。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天赋是得天独厚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盲盒,不能希冀于此;然而忍耐力是可以锻炼的,忍耐力往往会比天赋更容易被视作评价一个人是否努力的重要标准。没有天赋但努力了的,这是虽败犹荣,人们不会苛责他;有天赋但没努力的,这就属于好逸恶劳,失败了会被说成活该。
因此,凿壁偷光的匡衡历来都是求学榜样,有天赋却放弃学习的方仲永一直是反面教材。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听到有学生说,不喜欢某某老师,所以不喜欢这门课。电影《阿浪的远方》当中,女孩小花原本很喜爱诗歌,却因为不喜欢老师的教学方式而对诗歌心生抵触;男生二蛋,原本对诗歌兴趣一般,但因为喜欢老师而激发起对诗歌的爱好。
这里插一句嘴,这种考验方式笔者小学时也领教过。一次小学数学老师教同学们背梯形的面积公式,老师问:“梯形面积怎么算?”同学们齐声回答:“上底+下底的和,乘以高,除以2。”老师大怒,喝道:“梯形面积到底怎么算?!”好多同学的声音都变弱了,只有几个同学怯生生地说出“上底+下底的和……乘以高……除以2……”。老师笑了,表扬了那几位同学的坚定和自信。
言归正传,安德鲁的心理素质就远胜过小胖。挨了掌掴还继续学习,出了车祸仍坚持打鼓。在各种不利局势下,他本可借此为由选择摆烂,但他依然继续坚持,继续锻炼自己。
以结尾那场演出为例,弗莱彻故意戏耍安德鲁,临时更换一首安德鲁根本没学过的曲目《上进》,导致安德鲁在大庭广众之下频频出错,老师趁机对他出言相讥(这是有争议的一段情节,究竟是老师对学生蓄意报复,还是老师想用激将法逼出学生潜能呢?我们稍后再讲)。
换做一般人,在中场休息时便直接离去了。而安德鲁的强大在于他能擦干眼泪重新回到舞台,并且反客为主,在老师宣布曲目前自己抢先敲出熟悉的《大篷车》的前奏,使得老师一时都布局大乱,只好配合学生进行指挥。由此,学生不仅实现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报复,更因此向老师证明了自己的临场应变能力和忍耐力。
网友常说“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但现实究竟是苦难导致一个人作恶,还是作恶的人用苦难给自己打掩护呢?同样的道理,一个有心上进的人,会因为吃点苦受点罪就自暴自弃吗?普通人会,但意志顽强的人不会,安德鲁便是后者。
3. 安德鲁为什么原谅自己的老师?
许多关于师生的影视剧,往往是一个或多个自暴自弃的学生,遇到了一位热情友善的好老师,在好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重拾信心好好学习。如《机灵小不懂》《放牛班的春天》《飞鹰艾迪》等,这些影视剧里的师生情往往非常感人。但《爆裂鼓手》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风格是严峻的,而非治愈的,这部电影的师生关系没有温情可言,有的只是压抑、愤懑。其他电影中,往往是一个天使般的老师带领学生走向光明,但这部电影探索的是没有天使老师存在的现实环境,学生如何选择。因此,这部电影的现实意味较其他电影更为浓郁。
前文提到,教师被学校开除后,还邀请学生来自己的乐队演奏,却在表演当天临时更换陌生曲目让学生出丑,这究竟是蓄意报复还是激励学生呢?笔者认为,两者皆有,但前者的成分更大一些。
《爆裂鼓手》是一部写实风格的电影,如果老师的毒舌只是故意装成坏人激励学生,那就又落入商业片的俗套了。而且该老师虽然敬业,但并没有什么圣母心肠,倘若真是个圣母他也就不会采用暴力手段教学了。就像《康熙王朝》里苏麻喇姑问李光地:“你扳倒明珠、索额图两大权臣,究竟是出于天理正义还是为报私仇呢?”李光地回答:“这能分得开吗?两样都占些吧。”弗莱彻老师的做法,应当和李光地一样,两样都占些。
影片选择以既有天赋又会忍耐的安德鲁为主角,因此内容是压抑的,但结局是欢喜的。安德鲁由于能力更上一层楼,他便感到老师的教学对自己是有所帮助的,于是体谅老师用心良苦。但若是安德鲁失败了呢?他就会认为老师的教学充满危害,于是加倍憎恨老师。比如车祸后的那次失败演出,安德鲁的反应便是对老师拳脚相加。
但老师为什么也喜欢上安德鲁呢?因为安德鲁的突破让老师认可了他,这种认可是可以冲破原本成见的。比如众所周知的《滕王阁序》的故事,王勃在宴会上违背职场情商的举动得罪了洪州都督阎伯屿,因此,阎伯屿对王勃第一印象极差。但当王勃写出一篇精彩纷呈的《滕王阁序》时,阎伯屿此刻的情绪全是震惊与钦佩,这种震惊与钦佩足以覆盖原先的不悦,使他对王勃的印象在一瞬间由黑转粉。
阎伯屿对王勃的不爽是真的,而他之后的欣赏也是真的。弗莱彻对学生的记恨是真的,而他之后的刮目相看也是真的。
电影《爆裂鼓手》当中师生二人的关系之所以化敌为友,也是由于安德鲁的成长让他认同老师的教育方法,而老师也因为安德鲁的进步而认可这名学生。
1. 我为什么原谅自己的老师?
多年前,笔者在某刊物上读到一则标题为《为什么杨过没拦下赵志敬的电动车》的文章。作者熊太行,写该文章的初衷是看到河南一名30岁男子拦下50岁教师的电动车,对其进行殴打的新闻。该男子上学时,曾遭老师的暴力殴打,多年后心结未解,遂报复。作者观此新闻后,以杨过和赵志敬的师生恩怨为材,对学生心理进行分析。文章提出杨过不杀赵志敬有3个原因:1.杨过遇到更好的老师和温柔的爱人,忘记青春期那些被老师暴打的日子;2.杨过忙着投身伟大事业,抵御蒙古,拯救宋朝百姓,不会把赵志敬这点小恩怨记挂在心;3.杨过选择更好的报复方式:让自己变得强大,让仇人看了尴尬。
笔者初中时曾遭遇三年的校园霸凌,但相较于被同学手撕作业、禁吃午餐、肢体殴打等物理层面的伤害,最令我难以接受的是初中数学老师对我的精神伤害。2010年清明节前的一个星期四,夜自修时老师发下一张数学试卷,该试卷难度较高,加之初中生作业量大,我便带回家做。一直做到凌晨12点半,试卷仍未写完,父母不忍猝读,都叫我别写了,早点睡。我仍坚持将该试卷写完。
次日中午,数学老师来教室里收试卷,许多同学都未完成。当我把卷子递到老师手上时,老师开口便是一句:“你是自己写的吗?”
我不喜欢这种问题,权当做没听见。
老师又问了第二遍。我说:“老师,您这话说得好像我抄来的一样。”
老师勃然大怒,一拳砸向我的桌板,贴着我的脸发出如同弗莱彻那样怒吼,吓得全班同学都把头转向了我。
“我凭什么不能怀疑你”“你才考几分的人,这张试卷做的出来能是自己写的吗”“你要是自己写的,我再给你一张相同的卷子看你能不能写得出来!敢不敢?”……
“那你拿来呀!”做了十几年乖学生的我,生平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顶撞老师。
老师食指戳着我的鼻尖,气得浑身发抖:“你别给我皮起来……”
之后,老师转身去收其他同学的卷子,离开教室前,他又特意站到讲台上对全班同学训话:“刚刚我和阿浪的对话你们也听到了,作业可以不会写,但不能抄。做人要诚实,人品不能像他一样虚假!”
周五下午只有两节课,其他同学的精神状态都很不错,大家兴奋地等着下课后的三天小长假,而我全然陷入午休时被数学老师冤枉的愤怒和委屈里,如何都无法集中精神听课。
放学后,我生平第一次主动去找老师谈话。数学老师在许多同学印象中都是脾气粗暴的,甚至连其他老师也是这么评价。因此,进办公室前,我便做好了吵一架甚至动手互殴的心理准备。
当我走到他办公室门口时,只见办公室里还留着七八位试卷未完成的同学。我终究心软,想着这是我们两个人的矛盾,就不当众和他争了,免得老师在同学们面前有损威严。于是,特意等到这些同学全部补完作业离开后,我才进入数学老师的办公室。
老师个子比我高,平时我看不到他的头顶。但那次,由于我是站立的,而老师是坐在办公桌前的,因此当我进门的一刻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他头顶的一大片白发。我震惊了,老师也才三十六七的年纪,怎么会生出那么多白头发?他虽脾气粗暴,但工作确实兢兢业业,为了给我们上课,年纪轻轻就把自己搞得如此憔悴。
就是这推门时的短暂几秒,我的心理发生了这许多变化。我心软了。原本准备好和他打骂,却因一缕白发让我改变了语气。我平静地对老师说:“老师,我想和您谈谈中午那张试卷的事情。你相信我,那张试卷真是我昨晚写到一点多才完成的,我没有抄……”
原以为老师可能又会大发雷霆,但那一刻老师的语气也缓和了:“我也不是觉得你会抄,就是班级里抄作业的现象太多,我中午只是随便逮个学生问问……”
几句话,我们把矛盾解决了,虽然老师一直没有说出道歉的话,但难得我们冰释前嫌,我也就不计较了。我心里更重要的请求是,希望老师能在同学们面前为我澄清误会,我不想蒙受污名。但是,这个请求相当于变相地让老师宣布自己错了,这会不会让老师下不来台呢?
老师见我一直站立不语,问我还有事吗?
我迟疑片刻,说,没有了。
当天晚饭时我说起此事,父母也觉得这个老师太过分。母亲想打电话给数学老师,我拦住她,算了。
第二个星期回到学校,数学老师并没有道歉,也没有在同学们面前为我做澄清,只是和我讲话的态度温和了一些,课间巡逻也多花几分钟辅导我的功课。类似于父母错怪孩子后,不会说对不起,而是说“下楼吃饭吧”。
至于同学们,依然是把我当做抄袭被抓的小丑。有个女生是那天留校补作业的一员,她哈哈大笑:“你们瞧这个阿浪,自己抄作业被抓,老师都没留你,你还自己跑他办公室送死。哈哈哈,那天你在办公室老师是怎么骂你的呀……”
我只能徒劳地说一句:“我是自己写的,我没有抄。”
同学们哈哈大笑:“抄就抄嘛,现在老师又不在,你在我们面前还要装!”
我料到会是这种结果,学生抄作业被抓是常事,老师冤枉学生谁信?我自知解释无用,但依然解释,只想尽一下自己申辩的权利,至于信不信便由人家了。
今日再一次观看电影《爆裂鼓手》,再一次想起《为什么杨过没拦下赵志敬的电动车》那篇文章,安德鲁忍辱负重,百折不挠的精神着实感动到我。我们常说任劳任怨,但现实往往是任劳容易任怨难,倘若我当年能像安德鲁一样顽强地挺过来,并且化愤怒为力量成为一名学霸,也许我会以为是老师的教学方法行之有效,即便埋怨,也会夹带感激。由此想来,我会怨恨初中数学老师,其实也与我自己未能进步有关。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支持这种教学方式。如今的我,自己也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但我不会采用弗莱彻、诸星团那样的教学手段,因为我没有培养天才弟子的野心,我不指望我的学生能夺得荣誉为我脸上增光,我只希望他们在我的课堂上是快乐的。至少,不会因为我的错误方式让他们心理抑郁。
《神雕侠侣》里的杨过等候小龙女十六年,我们会觉得十六年的等待很辛苦。但其实,十六年的憎恨也是很辛苦的。原谅仇人不是为了给仇人洗白,而是为了给自己解脱。
在我添加初中数学老师微信的那天,恰好有几个初中同学在那天和他去KTV聚会。我看着微信群里其乐融融的氛围,实在不忍心在人快乐的时候捅他一把复仇的刀。如果我这么做了,恐怕又会感到歉疚,然后又因歉意再度抑郁十数年。
倘若把大好光阴都用于记恨,那便有如林平之、裘千尺那样枉送人生。不过,林平之、裘千尺是实打实的血海深仇,而我,以及许多像我一样的年轻网友,所恨之人其实并没有对自己造成那么严重的伤害。心怀怨恨,自己疲惫,于敌无害;暴力复仇,锒铛入狱,耽误前程。放下仇恨,追求美好生活,投身正向事业,让自己变得强大,让仇人看了脸红,这才是对自己最为有益的复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