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对于我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一个居住地?一个庇护所?还是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建筑?人生的不同阶段似乎对于家的理解也是不同的。但不管人以怎样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家都是人出生成长之地,不可至否的无法割舍的地方,那是我们的根,也是每个人的起点。电影《乘船而去》就探讨了这么一个有关家的故事,用琐碎的影象,高饱和度的滤镜诗意的展现着中国的乡间风光,也探讨着老一辈人与新一辈人的去从。导演对自己外婆的喜爱也更让影像升了温度,似乎让观众看到了电影以外的东西,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想起了自己的外婆。
毫无疑问这部电影是美的,是含蓄的,调色以及光线都十分注重画面的美感,平凡的跳切也让种种画面犹如一段段诗画般的记忆在眼前流动,这也因此让整部影片充满作者性。开场前几十分钟就充分的展现了中国乡土人情的美,老婆婆们摇晃着走过独木桥的场景,衬托出她们的可爱,几句回来办丧事的青年的对话也为后文女主家庭即将面临的相同困境埋下了伏笔,但只不过这次在传统教化上往往靠长子来解决的重任却落到了刘丹扮演的这一女性角色身上,所有的事情将以怎样的方式尘埃落定让人产生了好奇。
而他的弟弟苏念清与他不同,他更带点理想主义,他想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以前相当木匠,却因为父亲的不同意放弃了,现在的他当向导,常年漂泊在外看尽各地不同的美景,他更多的认为生活因过的有意义,并不因该被物质与传统教化束缚,他似乎时常觉得自己有点活在那个以逝的大哥的阴影之下,“会不会是大哥要不走,我就不会生下来呢”苏念清心理存在着这样的想法无法摆脱,直到姐姐对他说出“怎么会,我一直想要个弟弟”那句话他才明白,他不是为谁而生,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生命,并且她还有一个坚强且爱他的姐姐。
同念清生活理念有点像的就是念真的儿子宋远涛了,他是年轻出乡人们的缩影,他直到最后一刻也没回到外婆的身边,但导演却以梦境为两人心灵最后一刻的相遇做了超时空的连接,这也是本片我最喜欢的一个镜头,将“沉船”对“乘船”而去两个不同意象的经由梦来融为一体的点题。
死亡也许是承重的,也许毫无意义。在川端康成看来死是稍瞬即逝的,但又那样凄美。日本用物哀美学看待死亡,而中国对于死这件事常常是避讳的,丧事也被看的格外的重要。在快结尾处的那场谈话上也能看出,丧事不热闹甚至会成让人笑话的把柄,作为“父权”的象征基本不回家乡的“舅舅”因为是最长辈同时身为男性的身份加持在讨论该如何举办丧事时也是一跃坐到了他人家里座位的中央,在隔壁还有病人的房间里抽着烟,一句“我小时候看着你长大”就压着自己后辈,让人喘不过气。
总体来水这部片情感够饱满,但刻意的摄影以及并不够成熟的剪辑还是体现着影片的稚嫩,故事讲的并不流畅完整,一些如那个后来去到她母亲家里的人物都没有明确的人物形象,也算不上有作用的工具人,使整部影片有点像加长版的毕设作品,虽然想打四星,但客观讲呈现效果大致三星半水平。但是这样的题材拍出来还是这值得一看,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家庭的缩影,厚重的乡村风俗,连绵不觉得风土人情,但电影的排片和观影人数可以说是寥寥无几。中国电影因其实该有更多像这样属于自己文化的涌现,就比如最近另一部《草木人间》也是讲述中国社会传统以及现代家庭的一些故事。但是都还有更多的进步空间,正如影片中一样,青年导演也都正在一条条宽广的大河上划着浆,后人追随着前人脚步,铭记生根的地方,而后义无反顾的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