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特》是我第四次接触卡拉克斯,我带着目的性去接近这部片子——搞明白卡拉克斯的电影为什么奇怪。

我这样说服自己:卡导想拥有属于自己的马戏团。

《安妮特》和《坏血》都带有很重的传统结构设计。《坏血》更为有灵性。《安妮特》的成熟使这个片子多了些寻找的乐趣。

1.片内大量的重复的歌词除了刺激观众的感官,还暗示着命运的重复(其实没有那么夸张,只是不知道该怎么表述更为确切,指安妮与安妮特的交替以及发生在舞台上和脑子里的谋杀以及与各国女子的风流事在现实中重复的发生)。

2.片内有三处与观众的对话(开头那一处更为有趣,融合了电影和现实)增加了游戏的体验感,就像麦克卢汉对游戏的评价一样,这样的设计更容易让观众进到电影并且参与这场婚姻的游戏。最后一处类似于彩蛋的“剧终”使电影具有了一种舞台感,所有工作人员到台前谢幕,很浪漫。

3.安妮手旁咬了一口的苹果,我没有刻意想到伊甸园里的禁果,而是转了一个弯想到试验男主的Adam Driver。

寻找的乐趣并不能让我对这部片子有过高的评价。对于我个人,一向喜欢旧酒放新瓶子的卡导这次并没有玩得很出彩,《新桥恋人》和《坏血》俗气的故事正是配有卡导专属的设定才神奇起来,而《安妮特》这次的设定并没有使眼前一亮。

卡导另外还有两点很神奇,第一就是他的片子逻辑结构看似的随意性,有很多情节到底看不出来是他有意为之还是自然而然出现的。另外很重要的一点,也是能使卡拉克斯建造马戏团的根基:卡导喜欢反着来,让自己的角色去扮演演员。《神圣车行》里扮演各种生活参与者的奥斯卡、《新桥恋人》里表演杂技的亚历克斯以及《安妮特》里的喜剧和歌剧演员。这样的设计配上卡导一直喜欢的猴子和猩猩,以至于观看他的片子老是会想到小时候过年来县里巡演的马戏团。过了十多年,那个马戏团再也没有回来。但卡导不会,看完《安妮特》,我就开始了对下次过年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