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悬疑和幽默来讲述一段沉重的东北往事

从整体感觉而言,此片可以匹敌《白日焰火》或《杀人回忆》。对年代感的构建上,尤其是细节刻画上,已经超越了《杀人回忆》。演绎了一众普通人在大时代转型期的群像画,是披着悬疑剧外壳的时代挽歌。

漏洞:按理在王响发现纸条知道17号晚要走桦运专线后,王阳脱身后应该第一时间应该通知沈墨不要再去火车站,毕竟王响也存在把线索通知警方抓捕沈墨的可能。王阳跑的时候是白天,剧中只交代了傅卫军被抓时王阳在桦运专线走,应该是在找沈墨,后来王阳就晚上莫名其妙出现在桥上,此其一。其二是沈墨如果没收到王阳的传呼,怎么知道王阳会在桥上等他,同理,王阳怎么会知道沈墨会来桥上找他。两人如果传呼机联系过,沈墨就不可能再去车站,而直接去桥上,也就不会被王响碰到,这段情节没看懂 。
===== 二刷后补充漏洞分析和修复建议如下:
老年三人组在饭店激烈争执实际也是牵出了本案最大的悬疑即谁是真凶的问题,这其实是从不同视角看问题导致的结果。即从王响视角看,17号晚我被罪犯击晕,未能阻止罪犯和王阳会面,间接导致王阳遇害;而从马队视角,傅卫军17号白天已经被抓,王阳死与此案罪犯无关,因此王阳只能是自杀(其实还有可能是意外),而击晕王响的可能是偷盗桦钢的盗窃犯或其他什么人,但这人与本案无关。这就是从不同视角看问题导致的结果。而此处为什么至关重要逻辑一定通才行,因为这个时间节点是本片的锚点,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因为这个节点,王响才能有后面20年的追凶,这个节点必须输出三个结果,一、王响要遇到沈墨并看到背影;二、王响没能阻止沈墨和王阳相遇;三、沈墨和王阳在桥上相遇。只有这样,才支持后面剧情王阳落水溺亡和王响凭借小鹿的照片重启跨越20年为子复仇的追凶之旅。好,带着这个目的看看如何重塑这个节点,第一,王阳必须没打传呼给沈墨叫她别去桦运专线改桥上碰面,或者打了但沈墨没收到,否则后面剧情不成立了,而脱困后首先打传呼通知沈墨危险是最正常的逻辑,那这里编剧就应该加个伏笔,傅卫军应让沈默抛掉呼机,避免警方监控,毕竟他已预感自己取钱会被抓,跟他有关联的人存在被警方布控的可能,保存呼机有可能被警方布控带来风险,而且这个呼机是他送沈墨的,风险更大。好,解决了呼机的问题,那沈墨出现在桦运专线碰到王响被其看到背影并反杀王响就没问题了。这就解决了三个输出的前两个,那最后一个,沈墨和王阳在没有呼机通气儿情况下为什么会在桥上相遇。这个问题比较纠结,正常来讲王阳应该一直在桦运专线等沈墨,即使再不济也可以阻止王响遇到沈墨并产生冲突。这个部分编剧和导演没有任何交代,王阳只是白天在桦运专线寻了一圈沈墨未果后镜头就转到王阳在桥上等沈墨了,逻辑不通。按照逃跑路线是从桦运专线到小凉河桥上再到通向外界的车站这个路径看,沈墨摆脱王响后,不再继续原地等王阳,向车站这个最后方向走途径桥上这个逻辑是正确的。而王阳如果要和沈桥上相遇,就必须是从反方向要经过桥上奔赴桦运专线找沈墨逻辑才对。这里编剧和导演应该也安排个伏笔,王阳应该是被某件事绊住,而且被绊在了桥的另一侧某个地方,在晚上才挣脱了羁绊,立刻向桦运专线跑,结果在桥上和摆脱王响逆向来的沈墨相遇,才导致最终溺水而亡的悲剧,也最终推动了剧情向王响20年追凶的故事情节。只有这样设计,逻辑才通,当然,前提是呼机没了,事先没法通气儿。总而言之修复意见为:一、增加呼机被拋弃的场景,二、增加王阳跑出家后又因故被羁绊在另一处,傍晚才脱身赴桦运专线寻沈,最终两人在桥上相遇的场景。

本剧另一突出是在悬疑上又叠加了大量幽默元素,堪称中国版《冰血暴》,把东北式幽默发挥得淋漓尽致,丰富了生活细节又不唐突,比小品式幽默高明甚多。同时本剧对人物的刻画尤其成功,演员基本全员演技在线,有转型期的普通工人、有努力向上爬的小干部、有尽职的刑警支队长、有监守自盗的保卫科长、有涉嫌贪腐的厂长、有假冒的港商、有风骚的厂医院小护士、有为孩子治病无耐陪酒的下岗女工、有好色的KTV老板等等,这些构成了本片的主基调,再现了下岗潮时期的艰难生活。而父母双亡被领养受虐的女大学生、聋哑弟弟、恋爱脑男文艺青年、酒吧陪酒女、变态大爷等错踪复杂的关系和其间的恩怨情仇衍生了本剧的悬疑部分。两部分内容水乳交融,代入感极强,其中值得严重夸奖的是一众群演,即使只露一面的年轻徐姐都有任素汐这等大咖担当,和年老徐姐相映成辉。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个年轻时卑鄙无耻,年老时落魄念旧的保卫科科长,刑三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