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狙击手》,我久久颤栗不能平息,敲键盘的手都在抖。
《狙击手》是特别应景的电影。看电影的前几天,北京刚好下了一场大雪,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当电影的大幕徐徐拉开,漫天的白雪映入眼帘,简直就是无缝衔接把我们所有人带到了战场。
大多数战争片在追求宏伟和到位,《狙击手》却在强调精致和细节。
戏中有两处唱歌的镜头,一是胖墩身背钢板试图拖回战友的尸体,美军每一枪打在钢板上,他会因为冲击力浑身颤抖,为了给自己加油打气,他吼着号子:“三人结拜情义重,四海龙王在水中;伍子胥临潼斗过勇,六国苏秦把相封”。
另外是唤醒战友的那场戏,为了叫醒他只能选择他最熟悉的旋律,于是我听到了“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姥姥姥爷唱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看到这一段,我想到了《红高粱》中那首经典的《抬花轿》,同样是用歌声传递情绪,让人物更加鲜活,让事件更加真实。
心心念念的绿手套,随身携带的大铁勺,全班唯一的望远镜,分别对应着温情、智慧和希望。温情让我们牢记来自哪里,智慧帮我们解决困难,希望告诉我们去往何方。
艺谋导演最擅长的色彩,《红高粱》中铺天盖地的红,《英雄》中近乎“大染坊”的色彩,《影》中潇洒自如的水墨风,《狙击手》却没有沿用以前的色彩风格。
故事发生在战场,影像的调度接近黑白灰,所以无法使用传统美感的技法。为了还原战场上的真实场景,电影拍得相当克制。
大多数远景,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雪白,这股雪白就像是一个背景板,任凭血液四溅,营造出前所未有的凄凉和震撼。
另外,塑造人物这一块,艺谋导演再次成功拿捏。只用了“爱哭”这一个特点,就让观众记住了可爱的大永。导演也在采访里说,正是因为“男儿有泪不轻弹”,他们决定反其道而行之,果然效果惊人。尤其是最后大永无声痛哭的那场戏最有感染力。
个人认为,“大永”这个角色注定成为新人演员的高光时刻,或许可以凭此捧得最佳男配或者最佳新人奖。
这些细节把整场戏支撑了起来,让人物有血有肉,让剧情扑朔迷离,让我们相信,在70年多前的抗美援朝战场上,有这样一群可爱的年轻人,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把青春和热情全献给了这一方热土。
印象最深的一场戏,在五班战士高唱战歌的时候,对方的美军已开始打退堂鼓,甚至厮打。五班的战士就像拧在一起的麻绳一样,有过泪水、有过痛苦,但他们从未放弃。
美军队友之间,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愤怒和不服,甚至出现了将枪口瞄准队友的镜头,让人匪夷所思,惊讶无比。
从这些细节上可以看透太多,甚至说暗示了这场战争的结局。通过敌我两方的对比,揭露了小米加步枪可以战胜坦克大炮的原因,展现了志愿军面对外来入侵时表现出的团结。
敌军不再是“智商低下”的反派角色,张末导演的指导让原本违和的角色真实了许多。为了更加真实,他们联系自己的曾祖父确认哪个英文名字更符合剧情。敌军的核心人物威廉,甚至可以用证据反驳“中国人长得都一样”这种刻板印象。
美军也许设备精良,装备昂贵,弹药充足,但我们赢在团结,胜在人心。《狙击手》诠释了了不起的民族精神,告诉世人——这是一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