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冒坚持原创的792篇 五千字分析,强迫症福音,极致对称,深刻隐喻。第一篇。
一个日常社畜,很多时候不想看那种没有开挂,贴近现实的苦逼职场日常剧,因为太容易引发心酸共鸣。
下班就下班,休息就休息,我才不想回忆起上班的样子。
所谓work-life balance,我个人觉得,首先就要建立边界感。
所以这部美剧,我一直拖拖拉拉,直到昨晚才下定决心打开了第一集。
当下甚至都想每一集,每一part,都写一写我的分析和感受。
哪怕很想一口气刷完,我还是想,充满仪式感地,不会一心多用,慢下来追剧,认真享受久违的快乐。
Apple original 原创剧,强迫症的快乐,关于技术入侵,关于所谓的选择自由,真棒。
《Severance》
中文译名,《人生切割术》
我特意去查了新牛津英英解释,
a personal or social separation (as between opposing factions)。
分离,割裂,隐隐的对立,对抗。
你的工作和你的生活,绝对切割会怎么样呢?
这是整部剧的切入点,内容也好,引发的技术伦理问题,还有敏感的选择自由,绝对自由的掌控权问题,我想留在我把整部剧追完,一起归纳总结。
是的,我已经决定要多些几篇,不同切入角度。
今天就先谈谈最直接鲜明的第一印象:
这部剧的电影质感,是如何展现的?
摄影,镜头,剪辑,构图,光影,色彩,场面调度,叙事节奏,以及藏在这些拍摄技巧里的隐喻。
因为我只看了两集,所以目前的分析,猜测主演以这两集感受为主。
01 摄影——镜头分析
开篇女主从清醒,发现自己丧失记忆,一无所知的慌乱,愤怒,一镜到底的长镜头来表现她的内心,2分07秒,我就入坑了。
这强迫症天堂一般的严格对称镜头,真的绝了,讲究!
井然有序,迎面而来,我这种随遇而安的非强迫人格,立马感受到,神清气爽的舒适,似曾相识的熟悉。
一查导演,果不其然,是我很喜欢的本·斯蒂勒,代表作《白日梦想家》《博物馆奇妙夜》。
对称的美,是可以追求的。比如《布达佩斯大饭店》《鱿鱼游戏》的部分静态场景。
但我真的没想到,这部剧已经内卷到极致。
六大类镜头丰富活用,居然都在追求尽可能的对称。
大远景:多半是外景,从约400米的距离拍摄。
远景:描述最为暧昧不清,介于大远景和全景之间,
我的个人想法是,大远景未必需要突出中心,远景可以有个焦点,哪怕比全景小一些,不那么鲜明突出。
全景:容纳角色整个身体,“顶天立地”。
中景:囊括了人物从膝盖或腰部以上的身形。较重功能性,来展现对话,连续运动,或者说明性镜头。
扑面而来的一种对称平衡的美。
常见的中景,有两人镜头,多人在一起的“三人镜头”以及“过肩镜头”——对话中,一个人背对镜头,一个人面对镜头。
电梯门缝/背景墙缝,对称平分画面空间。
感觉两者之间距离连线的中心点也好,画面中的重心也好,一定在最中间。
特写,大特写:集中放大面积小的物体上。
人物的脸,是特写;某一个五官和部位,就是大特写。
特写:没有人会觉得他笑得很开心,即使不知道剧情,也有些诡异阴森勉强。
大特写:再怎么规范化,也没法消除的人性本能,互相吸引。
丰富的镜头语言形成了层次感,高级感。
导演对对称,规律,线条,构图的追求,稳到如同重力垂直向下一样笃定。
不管镜头和人物如何运动,一定能回到正中平衡点。
所以我真的不舍得2倍速追完,还会刻意去观察,验证镜头的考究。
这些对称的镜头,是规整,规范化,条理清晰,仿佛等于先进,合理,公平,高效,短平快。
也很像职场里的SOP标准作业,尤其是国外的经理人管理框架下,规范操作,流程化,制度化,每个人做好流水线上按部就班每一天的零件。
剧里对工作内容本身的简化,更加突出了:
不需要你有个性,有创造力,有想法,要的就是听话,没有不必要的情绪和感受,不反抗,逆来顺受的无情工具人。
02 场面调度
著名导演马塞尔·卡尔内说过:“构筑影像时,我们得像绘画大师对待画布般,考虑其效果和表达方式。”
除了极致的对称,横平竖直抓中间,也会有不同的系统化场面调度。
说人话,就是虽然都是对称,也有不一样的突出点。
一般场面调度有15种元素,好作品为人津津乐道的隐喻和悬念,集中巧妙地藏在这里:
(1)对比最强的区域
一定要提及的动画片头,大量留白中突出重点,对比非常强烈。
遐想空间也是一种快乐。
比如这里,洁白被垃圾桶流出的污秽污染。
分享点我的天马行空,单纯看这个截图的3条感受——
大组织大框架的崩塌,都是从内部一点一点瓦解的。同样看似风平浪静的虚构美好,也是从内部开始腐烂,早晚会渗透出来。看不见的问题,沉默的大众,都不能被忽视。
(2)灯光风格
仔细对比,就是一样的场景里,光影也在突出。
低调昏暗的灯光,自然就会营造惊悚,压抑,悬疑的氛围。
长长的走廊,永无止境的循环,可以有多少故事?
光影的运用和切换,更具有戏剧性,尤其是藏在黑暗处的故事。
(3)镜头与摄影机的距离
叙事的时候,代入感很强。导演的镜头用的太丝滑了。
(4)镜头角度,不再赘述了
这种强迫性,规律性,本身就是一种说不出的压迫和冲击。
(5)色彩,后面单独分析色彩的应用,全是隐喻和细节。
(6)镜片/滤镜/底片
不管是对比,一致,对称,整个剧的观感都非常舒服。
(7)对比次强的区域
台灯下的男主是中心,可是次中心的光源下,有一只红色的鱼。
虽然孤单,但它还是希望。
人物是主角,但很难忽略桌子上难得一见的黄色,难得真性情的善良和放松吧。
(8)密度
公司中的布景,疏密有致。
比如庞大的办公间,紧挨在一起的小小格子间办公位。不断有人离开,补充就好,不多不少。
我当时的想法,就是单位和平台再怎么光鲜亮丽,与个人,我们都只是微不足道,容易被替代的一员。时代淘汰你的时候,也就是说来就来。
所以没必要太迷信太自信,离开这个位置和头衔,平台拿不走的,那才是属于我们有价值的竞争力。
作为普通社畜,我也在努力提升属于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比如,看似重要实则毫无意义的重复劳动,压抑,消耗,点“恐怖”的数字每一天,数字有什么可怕对吧?
这张剧照,我太想赶紧下班回家追起来了。
(9)构图
其他已经讨论的美感,就不多说了。
单纯的线条,图形运用,能使本来平淡无奇的场景变得观感舒适,或强烈冲击。
整个公司大环境中,充斥着非常基础常见的图型,线条,大色块,区域。
就像计算机运行里的那种感觉,我第一次摸计算机还要dos界面输入指令,开始画图一般。
整整齐齐,中规中矩的环境,造就没得感情的工具人。
人变成了一个区块,像是大脑里的神经元,完美淹没在环境里,成为一个稳定的图形。
(10)形式
这部剧的一致性,一贯性,就不用多举例了。
我现在的快乐,就是找找,哪里开始不对称了,是不是要搞事情。
(11)景框(12)景深
整个房间墙面的一致,一镜到底,转一圈,头晕目眩,预示着处境也是如此,逃不出的死循环,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压榨性劳动。
导演通过取景框,突出了唯一被锁住的“门”展示给观众,引导着观众去关注出口。
隐蔽神秘的门引起悬念,引出故事,全在门后那个空间里。
门里门外,同一时间同一场景,两个主人公,两条平行故事线,干脆利落不拖沓。
女主一直没放弃,破门而出的挣扎。
想凸显重要性和主观态度,被摄物放C位准没错。
想看重点,导演为了不然观众在对称中麻木,全都放在中心位了。
(13)演员的位置(14)表演位置(15)距离关系
电影的画面也像拍照,会通过各种线条和结构,引导视觉去关注对比最强烈的区域。
哪怕看似公平包容开放的办公氛围,企业文化,左边这位辅导员,类似supervisor角色的人出现的时候,总有微妙的“居高临下”感觉。
比如他站着俯瞰其他人。
拥有一定小权力的高级一些的工具人罢了,一样身不由己。
03 色彩
这也是从一开始就能感受到的,非常有规律,有风格。
Severance将一个人,分成了只有工作的innie和只有生活的outie。
所以整体色调也是两大风格:
公司里innie:
非常明亮,亮度饱和度都提升了,真全神贯注,爱岗敬业的打工人,各种奖励,激励,治疗,甚至PUA的方式,打着鸡血,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哪怕在一片办公白,办公灰中,还要力图给员工创造有益身心健康,保护视力的大片人工绿(就是地面和墙面,没有生命)。
单位中,也符合RGB色彩的小规律。
大量红绿蓝三原色,衍生出的三大色系,又呼应了计算机图像的元素。
中规中矩的固化innie:
蓝色为主,包括环境中大面积的无色彩,黑白灰驼中性色。也是大部分老员工的颜色。
还无法完全适应他们的割裂:
比如一开始一直是蓝绿双色的女主,已经完成分裂,但始终都没停止过思考,怀疑。
绿色代表的生机,活力,希望,可是总是出现在没有活力,没有生命的静态物品上。人造的希望,全是假象。
保有自我,保有掌控权的outie/正常人:
总有红色的事物点缀。除了活力,丰富多彩的自由外,可能还有反抗,觉醒,变革。
女主的衣服,绝对是心情和态度的晴雨表。
所以呀,女性换风格,一定有原因。
主人公一出单位,就陷入了灰度。
世界是彩色的,比起办公室,色彩丰富了太多,但几乎都是灰暗,莫兰迪色调,或者干脆是无所事事的漫长黑夜,一个人坐在家里发呆。
和一群人出去,聚会也是一群人的孤独。
不只是下班所以天黑,而是生活没有什么希望,很无聊,很疲惫,太过于安静,没有惊喜,也无所谓开不开心,过一天是一天,过日子就好了。
像不像被工作榨干活力,累觉不爱的我们自己?
回到家,也没有精力,体力和心力,话都不想说,什么也不想干。
将工作和生活切割开,居然会发现,自己其实早就没有了活力,没有了生活,或者那部分生活其实原本也没有什么意义。
毕竟选择了充满争议的severance生活的人,一定都有自己的故事,苦衷。
04 镜头——角度
镜头也许是客观的,可以掌控拍摄角度的人,会透过人与物的视觉,传递态度和氛围。
观察到角度的变化,尤其藏起来的细微变化,感官会完全不一样。
电影有五种基本镜头角度:
鸟瞰:
从被摄物的正上方往下拍,并不用于“居高临下”,其实反而有种无害的平和心态。为观众制造了很难得一见的“上帝视角”。
整个公司,也像极了人类的大脑构造。非常呼应主题,以及severance黑科技对大脑的控制改造,是故事的基础。
俯角:
主宰感没有鸟瞰极端,不太能展现速度感,强调沉缓的感觉。
被摄物的重要性减小,会被环境掩盖。
水平:
平等视角,不带主观色彩,几乎所有人物和故事线的中景,相依为命的小部门四个人之间,都是横平竖直。
我猜测后续也是组团打怪。
中性的镜头,交给观众自己去感知判断。
仰角:
增加被摄物的高度,重要性,强调速度感(动作和暴力镜头)。
可以压制观众,造成观众一定压力和受控制感。就能感受到女主的气氛和上头。
倾斜:
动作性的主观镜头,展现紧张,动作或事件的翻转等。
目前我看到的场景,横平竖直,中规中矩,但一旦出现倾斜镜头的时候,我相信,要开始觉醒,崛起了。
05 隐喻
下一篇一定要好好展开讨论一下,很久没遇到这么值得看透的电视剧了。
这里先预告一下。
不看别人剧透的情况下,我看完前两集就有预感,主人公们都这么疲惫,一定有其他的原因。给了所谓的选择自由,可能都是幌子。
设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作为一个谨慎理智的成年人,即使被刻意隐瞒,也应该去思考可能的道德风险,操作风险,信息不对称,包括把人性想得差一些。
当你根本没有任何记忆,就像《三体》里的“黑暗森林”法则,你怎么知道会遭遇什么?尤其是恶意的存在。
我们以为的掌控权,选择权,其实没那么自主。所以不同意severance的推广,在我看来和代孕,性交易不能合法合理化,是一样的。
所以呀,罗翔老师不是说了,任何对自由的限制,都是一种对弱者的保护。
我们都无法确认自己会不会成为某种标准下,被牺牲被操纵的人。
未完待续,大家等等我。
这部剧我一定会好好分析的~~
作者:小冒,年读120+本书,两大视频网站入驻作者。
用刻意练习写出多平台50w+,用爱发电。立志通过写作改变人生,坚持工作、娱乐、阅读、写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误。
愿意写深度思考剧评+书评的娱乐生活杂博。
读书账号@芸淡风倾爱读书,影视剧评账号@芸淡风倾。
其他平台@芸淡风倾,wb@芸淡风倾_紫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