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真的“没想到,戏到半场,我已经哭得不能自已”。
为何?因为社会告诉他和她婚姻就是忍耐,离异便是耻辱,一个行将窒息之人于是更紧地掐住另一个无辜者的喉咙。因为小萌敲打牢房玻璃用力指着电话而徐敏失神地望着她,而后转过身去。因为母亲眼泪决堤问“谁让他来的”而孩子勇敢地说“妈妈我可以”。
坚强与软弱的矛盾,恨意与同情的交织,现实主义底色上的理想之光。
我认为徐敏是矛盾的。坚毅的品格和母性的责担当让她在长期折磨下保持着惊人的、可敬的理性和锐气。可是她逃向酒店的楼上;她逃向家并被迫让门被母亲打开。大堂里不是更安全吗?驶向警察局不就可以免于被追踪吗?为什么要开门呢?我不能完全设身处地,只能推向,是因为那“家丑不外扬”的枷锁。若不是有以开头结尾“好妻子,好母亲,好儿媳”吟唱形式表现出来的牢笼,悲剧也不至于到如此地步。
前半场中尚浮于表面的暴力与冷漠,其深厚原因在后半场中被层层揭示,有理有据,有血有肉。而且,不像一些文学人物的行为是出于某种深刻却不易捉摸的个性或信仰,本片中人物的行为往往根植于具体经历,令人有切肤之痛。谁没有可悲之处——陈均摔碗的母亲,陈母臂上的烟痕,小萌母亲令人心寒的言语,小律所老大的寄托着他几乎全部希望的女儿……我恨,但我没有力量拒绝同情。
好喜欢小萌律师。干脆,凌厉,步履不停,口是心非地说着接受现实,最终成长为了捍卫理想的战士。“重要的不是一个人说了什么,而是他切切实实地为他人、为社会做了什么。”作为法学院23级新生,在有幸领到这张电影票之余(笑),我还有幸看到了一门令我神往的课。其部分介绍如下:
“本课程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接触中国的刑事辩护现状,深入了解‘法治木桶的最短板’,培养对中国法治前景的责任感和卓越的法律人品格。二是训练学生面对真实的案件材料,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尽管周围的人都劝说不要学刑法,我依旧向往。愿理想长存,行则将至。
这部北大学姐的处女作,脱胎于“社会”这所大学的,在百年讲坛小影厅放映的影片,值得更大的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