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童话故事下集》的前两集,真的觉得这部剧切入点蛮妙的。

以前看过那么多童话故事,结局就是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现实其实很残忍,因为婚后的生活根本不是童话,而是一地鸡毛。女主角宜玲是你、是我、是她,每个女生都能在她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我们少女时幻想爱情,长大了被催婚催育,我们以为嫁给爱情之后的人生会很美好,你以为1+1 大于2,但其实1+1还是1,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种,而是两个人总有一个人要妥协那种。

这剧一开始,宜玲参加朋友孩子的一岁生日宴,场面热闹得不行,所有人都围着孩子夸,宜玲却站在一旁,手里拿着香槟,一脸无语。这样的场景我经历过,也都能想到接下来就会被一些看似“为了你好”的人问:“你看到别人生娃,不会想生吗?”

宜玲那句“你参加葬礼就会想去死吗”完全击中了我,因为婚姻和生育的压力像传染病一样,让人无处可逃。社会对女性的期待总是那么理所当然:到了年纪就该结婚,结了婚就该生娃,生了娃还得考虑二胎。可谁问过我们,这些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

宜玲的独立和清醒让她在面对催婚催生时显得格外无奈,她的内心小剧场更是让我感同身受,可是谁能真正理解我们呢?老公不能,他是既得利益者,婆婆和妈妈也不能,哪怕她们同为女性。明明婚后生活的琐碎和矛盾她们都懂,可是她们依然迫不及待要让我们步后尘,不问前路有多崎岖,必须结婚生娃,这样才不会在人群中显得“奇怪”。

可是真正奇怪的是什么呢?是婆婆的无微不至的“照顾”,从早上五点进房间收拾垃圾,到洗衣服时连内裤都要煮一遍,现实中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有所差异,但是带给我的感受是一样的。在婆婆眼里,媳妇永远都是“外人”。可悲的是,当另一半和剧里一样是个妈宝,他会一无所觉,甚至享受其中。婚姻中的女人,似乎总是在妥协。为了家庭和谐,忍下了婆婆的控制;为了夫妻感情,忍下了老公的妈宝行为;为了孩子的未来,忍下了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婚姻带给女人的,还有什么呢……

宜玲的婚姻生活充满了现实的挣扎。她想要搬出去,却因为学友的犹豫不决而一再拖延;她想要独立,却总是被婆婆的控制欲所束缚。王子和公主的关系从最初的甜蜜,到后来的矛盾重重,被婚姻中的现实问题层层包裹起来,苦不堪言。我忍不住代入宜玲的视角去想,我觉得这简直是一场漫长而孤独的马拉松。你以为两个人一起跑会轻松一些,可现实却是,对方可能早就躺平了,只有你一个人在拼命往前跑。

我觉得这部剧非常好,已婚的姐妹可以从中获得共鸣,未婚的可以打破了对童话结局的美好幻想,清楚地看见婚后生活的真实面貌。这部剧要告诉我们的是“清醒”,是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审视。对于结婚,是我真的想结婚了而结婚的,不是因为周围的人都结婚了我要结,对于生育,我想生就生,我不想生就不生,所有的选择都是我做的,我真的希望每一个女人,都能在婚姻中拥有自己的选择权,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