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这两个剧有点意思,也有点像。像不是指内容,而是感觉。我也说不好,胡诌一下啊。
前者表演的是老师白天家访,发现家长的生活习惯与性格特点与孩子一模一样,老师怎么说,家长怎么答应,态度特别积极,效果特别消极。老师有一种无法沟通的无力感、愤怒以及挫败感。
后者表演的是顾客深夜买饭,发现自己进了黑店。点的一百多块的菜被替换了,经理和服务员不但不承认错误,反而对顾客进行道德绑架和人格矮化。顾客有一种无法沟通的无力感、愤怒以及挫败感。
区别是什么呢?前者的人物角色是本性流露,后者的人物角色是装疯卖傻。不信您看,经理最后给顾客钱的时候,还一张一张查清楚了。
二者出发点都想逗乐子。前者给人的感觉是这家人真逗,算了,人家关起门来过日子,碍咱们什么事儿。后者却唤起了观众在购物过程中遇到不合理收费的不快记忆,并会质疑作品给妈妈抹黑。或许大家的不愉快就在于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