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义吐槽 - 原本是冲着女神来看这部电影的,不想女神只是打了个酱油,连颜都没露几次,也许所谓的“流量密码”就是这样吧...)
所幸电影质量足够上乘。片子的基调自然是压抑的,更令人绝望的是在这压抑的主色调中,几乎每个角色都流露出温暖和善意。然而,尽管如此,我们的主人公仍然在社会的边缘漂泊,最终在一场倾盆大雨中与一朵菊花一同迎来了悲剧结局。这部电影所呈现的,与黎明前的黑暗截然不同的情感,难以言表;或许最好将其形容为葬礼场景中的黑色幽默,却又不可思议地加重了内在的悲剧感。
在观影过程中,我一次次地联想到我最近阅读的两本文学作品。一本是赫尔曼·黑塞的不朽之作《荒原狼》,另一本则是社会学巨匠齐格蒙特·鲍曼的《工作,消费主义与新穷人》
“唯有牺牲“自我”才能活得强烈,市民们却珍惜“自我”胜于一切。他们以牺牲生命和感情的强度为代价,实现了自保和安全。不是收获对上帝的狂热,而是收获良心的安宁;不是收获喜悦,而是收获惬意;不是收获自由,而是收获舒适;不是收获致命的炙热,而是收获宜人的温暖。因此市民性的本质是生命驱动力的软弱。他们是胆怯的,他们唯恐付出自我,轻易接受掌控。为此他们以多数票代替权力,以法律代替暴力,以投票决议代替责任。
上述段落摘自姜乙老师所翻译的《荒原狼》。如果我们将这段文字映射到电影《美好世界》中,显然,三上并不符合“合格”市民的标准。市民阶层所特有的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对他来说并不是首要任务。相反,他体现出更多的是一种“狼”的本性;他在看到不公正时会出手,毫不犹豫地闯入邻居的家中进行激烈的辩论,甚至无视法律,以十一次残酷的刺杀结束骚扰他妻子的男子的生命。对于三上来说,市民阶层“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样的最基本的概念反而是最难实现的事情,具有讽刺意味。
三上是一匹孤独的狼。在电影中,当他被认为是黑帮成员时,他反复重复着“我孤身一人”的话。我不能确定导演是否有深意,但请允许我提供自己的解读。首先,这种孤独是社会性的。在这个社会中,像他这样的前罪犯会被孤立,社会难以容忍,于是竖起了无数(更多的是思想上的)屏障,将这种威胁拒之门外。但更深层次的孤独是哲学意义上的,类似于荒原狼的孤独。像三上这样的人对独立(同样也是孤独)有着狂热和强烈的需求(我不懂心理学,但妄自猜测或许源自他们童年被抛弃的关系)。从福利院逃出,拒绝在工厂做工——这些常人,即市民阶级,眼中的反社会行为,或多或少都反映了他对孤独和独立的强烈渴望。他宁愿忍受生活的不确定性和生理上的危险,也不愿妥协自己宝贵的精神独立。因此领取救济金这种常常被贴上“社会寄生虫”的污名的生活方式,在他看来,就变得更难以忍受。然而,这位孤独的荒原狼最终成为了自己独特性的牺牲品,努力融入这个社会变得困难,最终被迫在孤独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荒原狼,这种‘人’和‘狼’之间的对立性格,或多或少存在于每个人之中,尽管程度各不相同。虽然有些荒原狼最终会选择像三上一样的人生道路,但大多数人则隐藏在市民阶级之中,艰难地生活在社会中。或许只有在那些罕见的时刻,当人性和狼性相互和解时,他们才能偶尔感受到生活的瞬间幸福。
他们不被需要,被社会抛弃。那么,哪里才是他们的归宿?最简短的答案是,消失不见。首先要把穷人从消费者的美丽新世界赶走,把他们从街道赶走,从公共场所赶走。如果他们碰巧是新来的,证件都不齐全,就再好不过...把他们从社会的义务种完全驱逐出去...被流放到遥远的监狱或集中营...或者高科技、全自动化的牢狱中...他们见不到任何人,即使是狱警也不可能经常和他们见面...为了使物理隔离万无一失,人们还可以用精神隔离加强效果...
社会学大师鲍曼的著作为我提供了一种以社会学视角解读这部电影的透镜。在这个层面上,犯罪分子试图重新融入社会的故事并不新颖。然而,社会似乎已经对此变得麻木,即使作为观众,我们也觉得这种悲剧似乎没有什么异常之处。故事中的每个角色都表现得温暖善良,但三上仍然在监狱与社会之间摇摆不定。仿佛我们没有察觉到其中的潜在问题。最简单的解释当然是将之归结于三上的悲惨童年或者说是命运的不公。但是否可能是我们的社会出现了某种问题呢?
在电影中,三上渴望成为一名司机,他带着手册和法律论据,坚称福利金应该用来支持他在驾校接受教育。然而,从律师的角度来看,这似乎是无端的干扰。在他们看来,有犯罪记录的人应该从最底层开始,一步步努力,而不是追求需要培训的职位。随之而来的逻辑是,罪犯应该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这似乎是社会大众的期望。那么,所谓的罪犯再造计划是否只是一个虚伪的说辞?罪犯的命运是否只是从物理意义上的监狱到社会监狱的转移,即安静不惹事端的待在社会的底层,一个远离市民消费主义的理想世界的角落?
鲍曼的书中指出,在一个‘生产者’社会中,改造穷人的目标是引导他们遵循工作伦理,使他们成为社会再生产的后备军。然而,在这个‘消费者’社会中,生产已经过度,似乎穷人不再被需要,他们变得可有可无。那么,究竟他们改造的真正目标是什么呢?当然,电影中的日本实际上正面临着严重的老龄化问题,至少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对于生产者的需求,并且相对而言,日本是一个福利较高的国家。然而,即使在像日本这样的国家,问题也十分显著,让人不禁联想到福利更差、失业率更高的社会。在某种程度上,就好像电影中的每个人都如此善良,然而三上的结局却如此悲惨带来了一种“鸟鸣生更幽”的对比感。从观众的角度来看,考虑到日本慷慨的福利制度和对生产力的较高需求,如果是在另外一个社会,那么三上的结局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