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是我第四次看这部电影,说起前三次观影的原因,也都挺有趣。

第一次是为了尼古拉斯霍尔特,第二次是为了汤姆哈迪,第三次是为了塞隆。

第四次看的时候忽然发现了新一代猫女,这电影给我的惊喜总是一浪高过一浪,演员问题暂且不谈,还是想说说“废土”这一科幻作品绕不开的世界观概念。

既然点名了“土”,最直观的就是电影里的黄沙漫天,当烧着浑浊机油的摩托车汽车驶入沙尘暴的时候,耳边粉红色的惊雷狂卷着血肉时,才猛然意识到原来那时的环境已经恶劣成这样。

没有海,没有树,连水也被控制时,信仰就成了卖命的钱粮,科幻作品中的人类思想总是和科技水平成反比,就像是常年下雨的霓虹赛博朋克世界,但麦克斯的世界观显然与湿漉漉的科幻不太一样。

暴力美学与残破的沙漠是核战争后人类唯一生存的证明,苍白的人类已经无法承担繁衍的要务,于是把女人推出来,她们裹着白纱,在车轮滚滚中大喊:“我们不是物品!”。影片把女人的生存状态套了个科幻废土的壳儿放大了。

母乳,死婴,濒死的母亲,还有被利用后的觉醒与抗争。她们占领绿洲开闸放水,摆脱“种母”的名号。

说完了女人说说男人,电影里成他们为“战争男孩”,他们说自己有信仰,一个接着一个死在黄沙车轮下如蝼蚁一般,但他们的信仰不在乎。小尼子演的战争男孩身带一丝天然呆的气质,他学着身边的人大喊见证与英灵殿,但面对失败与嘲讽,他又开始怀疑自己,信仰崩塌的滋味不好受,除非他原本就不知道信仰为何物。

麦克斯也是男人,但他不苍白,甚至因为生命条过硬而成为血包,他是见证者,是见证努力与绝望,见证死亡与希望后深藏功与名的废土观察员,他为什么离开,他总是要离开。

因为这系列本质上是科幻公路西部片。

不会有人看完电影不爱上塞隆的,寸头,机械手,还有手臂上好看的肌肉,费罗莎的背叛帅的说不出话,她与麦克斯之间的默契与配合也是本片的看点之一。

最后,在移动的帅气运输车上打斗厮杀,耳边是呼啸的风,沙子扑在脸上,帅的我睡不着觉。

汤姆哈迪帅的我睡不着觉!

忽然想起某节课上所讲内容,补充一下,这电影是典型的热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