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看《荒蛮故事》,我在笑。
第二次看,我在冷笑。

第三次,看完默默关了灯,陷入一种奇异的沉默。

这部由六个故事拼接成的电影,像是一个文明社会的“暴怒样本库”:不管你是厨娘、工程师、新娘、富二代、母亲,还是一个开车上高速的普通人,导演都能精准地戳中你隐藏最深的怒点,然后一巴掌把你拍进情绪失控的深渊。

这可不是单纯的黑色幽默,它是一种集体性共鸣。普通人都见过这些时刻,甚至经历过,只不过你我比片中人多了一点“忍耐力”,或者说,是怕事的胆怯。

六个故事里,我最喜欢的是公路那个。
两个陌生男人在高速上吵起来,最开始不过是超车时一个“你瞧不起谁”的眼神,结果车门都没关好就打到天荒地老。

你以为是车技的比拼,其实是尊严的较量;
你以为是怒气的释放,其实是社会角色之间的自证。

这不就是我们每天在职场、电梯间、社交媒体上看到的吗?
人们小心维持着“有素质”的外表,但内心早已千疮百孔。
有的人憋到最后一刻,选择爆炸;有的人爆炸不了,只能内伤到死。

《婚礼》那个故事太疯癫,但又太真实。
一场看似光鲜的婚礼,半小时内塌成一场修罗场。新娘得知新郎出轨了,还把第三者请来婚礼当嘉宾……她一边对着全场宾客微笑,一边眼神渐冷,最后,亲手把婚礼变成一场“血的庆典”。

所有人都劝她冷静,她却越笑越疯。
导演根本没想“劝善”,他只想告诉你——女人一旦不演了,后果就是整个剧本都得改。

导演达米安·斯兹弗隆是狠的。

他不给角色转圜余地,更不给观众留情面。

你看完不会觉得“他们疯了”,你会觉得“他们终于做了我不敢做的事”。
像工程师对政府机关的怒火、母亲为了儿子铤而走险、糕点师傅对高官不公的反击……我们都见过、听过、心里骂过,可最后还是乖乖付了罚单、忍了委屈、吞了哑巴亏。

习惯压抑,却又期待别人帮我们报仇。
这部电影,就是帮我们做了一场高能幻想实验。

《荒蛮故事》之所以被称为“神片”,不是因为它技术多高超(虽然节奏、配乐、镜头都相当利索),而是它敢拍、敢说、敢笑你也敢骂你。

它把人类社会那些平时说不出口的龌龊、伪善、愤怒、懦弱,统统摊开,像一张餐桌一样摆在你面前。
你看完,会觉得荒诞,也会觉得“真实得荒唐”。

看完你会笑,但笑完你会问自己:
如果我是他们,我会不会……也失控?

写在最后~

电影底色是荒唐的,但背后的情绪却极其精准。如果你也在某个阶段,觉得快忍不住了,不妨看看这部片子——不是教你爆炸,而是教你明白:
情绪失控不是突然发生的,它是每一次“算了”之后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