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刚立项时就听说这原著只有7万字,若改成电视剧需要大力改编。所以我开始看剧的时候,特意看了一眼有多少集,好,16集,7万字能撑到16集不错了,16集也能刚好讲一个精彩的故事。我就看,看啊看啊,怎么16集还没完?哦,旁边有个条,往下一拉,嚎嘛,35集!7万字的故事,35集!看到22集,我撑不下去了,这讲了22集的运荔枝了,我感觉都快运到了,怎么剧集才过半,别说李善德,本观众都累了。积攒了这么久的期待,等不了一点,直接跳到最后一集,瞎咪?这是在闹哪样?怪力乱神都来啦?郑平安做一梦,梦中有个鲫鱼精给他面授机宜,结果还真应了!郑平安和狗儿死了,还真有个魂魄飘出来跟鲫鱼精说话,这怎么画风突变,演上聊斋了?右相,虽然一直没有名字,长得也像戴了张脸谱面具,但咱都知道右相是贵妃的哥哥杨国忠。右相抢了李善德的功劳,李善德又一阵慷慨陈词,被右相一个“滚”字喝住,灰溜溜走了,马上卷铺盖逃去岭南。临行前设计,把苹果放进荔枝筒里催熟,导致荔枝里面迅速腐烂但是外面新鲜红艳,以此嫁祸给抢功劳的右相。我就纳闷了,苹果催熟我们都知道,但是我不知道还能定点催熟啊?荔枝真要烂起来,那是没章法的,神仙来了也是一阵乱烂,怎么做到肉烂皮不烂的?而且呈给皇上贵妃吃的,没有尚食局什么的检查吗?再怎么精贵,也得检查啊,万一里面有毒呢?这么不讲基本法的吗?就为了草草把右相扳倒?这么一个烂尾的结局,这就是长安的荔枝?翻了下原著,原著的结尾,是李善德成功运了荔枝,但是被贬去岭南,隔年刚好安史之乱,他躲过一劫,这不挺好的吗?不是各种讽刺都在里面了吗?为啥结尾把圣人和贵妃塑造得那么伟光正?这时候大唐才是一颗表皮光鲜内里腐烂的荔枝,把这个特点借由运荔枝一事勾画出来就行了,有什么必要搞得又臭又长的35集最后来个狗尾续貂?而且原著里面苏谅是个精明的商人,他闻到了不详的政治风气马上中途逃走了,还写信给李善德劝他也赶紧逃,这才是精明的商人,识时务者为俊杰,电视剧里是什么,纯粹一个充满正义感和善良心的无知赌徒,赌上全副身家,最后被李善德和大唐官员们搞死了,我看李善德的愧疚之心好像也就那样,一个老年商人的全副身家啊,这意味着什么。我不喜欢苏谅的改编和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