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剧情雷点,但绝对是一部特别疗愈的剧,几代人的青春交织重叠在一起,构成了弄堂里独有的烟火。
毛头一家承包了我所有的笑点,不正经的爸爸混成了小老板,天天追着毛头小册佬又吼又打,却在和妻子离婚的时候不论舍弃什么都不愿意放弃儿子抚养权,会一边在毛头想考二中的时候连喝好几场酒找门路,一边在毛头复习的时候给他泼冷水,告诉他二中不是人人都能上的,在毛头拿到录取后高兴地要包下东方明珠,他无非是想告诉儿子,无论你什么样,爸爸希望你过好轻松快乐的一生,我永远是你的底气。
钱佳玥的外婆一定不是完美的,她重男轻女,把秀娥送去江西,保她的儿子留在上海,却真实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背景下很多人的选择。两颗大白兔奶糖和几十年对女儿的奚落弥补不了她对秀娥的伤害,但她会告诉佳玥,这么要强的妈妈会因为佳玥能拥有一个更好地学习环境开口求她让佳玥回上海。在痴呆后只记得囡囡(秀娥)也是因为多年的心结吧。
秀娥的性格,呱噪神经质,仔细看会发现她的哭戏是最多的。她偷看佳玥的日记,希望了解她多一点(虽然方法是错的,我看的很生气)来弥补从小不在她身边的遗憾;她把驱鬼神的迷信符纸发给邻居老姐妹们,会因为不被大家捧场闹小脾气;在被妈妈误解偷拿了手表和被女儿误解又偷看了她的日记后,委屈地跑出门,她何尝不是一个渴望被爱,被关注的小女孩。
肖涵和陈末的家庭也非常有代表性:肖涵早年丧父后乖巧懂事不给妈妈添麻烦,有着超出同龄人的成熟和隐忍;陈末有着严厉循规蹈矩的父亲,常年因为父亲的工作升迁搬家没有固定的朋友,有些叛逆但活泼可爱。他因为她的明媚而松弛,这段感情线写的挺好的,真的很有学生时代的纯粹和浪漫。
简单总结小辈的故事线,三个人的友谊可能有不平衡的时候,年少的暗恋可能也不圆满,困惑的时刻也可能一个接一个的冒出来,但成长不就是不断在迷茫中重塑的过程吗。那群一起携手淋过雨、看过夕阳的人们,是伙伴,也是彼此的力量。他们可以是卡门佳玥陈末肖涵常无忌毛头刘剑锋,也是秀娥爱萍阿佩芳芳张启明钱康陈彭宇,也可以是你,和你记忆里的他们。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小囡,追剧的这几天,好像把上几代长辈的故事都呈现在了我眼前。让我突然明白了,原来他们也曾这样热烈地拥有过青春。
故事在弄堂里厮磨,是文化存在极温暖的一种方式。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