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刚刚经历了高考,在经历高考之后,人生观似乎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并没有),但是至少看国内校园青春片有了更深刻而不(电影)专业的感受。
当然,这次写的十部电影都是在豆瓣上及格线以上的片子,更多的是讨论自己真实经历的看法(也一定有不对的地方)。欢迎看过的讨论,没有看过的找来一看以消磨疫情时光。十部片子分别是(不分排名先后):闪光少女,我的少女时代,送你一朵小红花,少年的你,快把我哥带走,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七月与安生,青春派,老师-好,过春天。
其中我个人最爱的电影是《少年的你》,并不是说它能达到影史多高的高度,而是在于曾国祥作为导演的把控力是惊人的,他能够抓住紧张感,但作为一个这样的霸凌电影带来校园霸凌情节在片中只是推动情侣关系递进的工具,主人公无论是爱情,学习都并未收到真正的危机(当然审查要背锅)。作为推动情节最关键的就是演员的表演,无疑无论从互扇耳光,到剃头再到坐牢。两位主演的努力与银幕上眼神与台词的演技都是有目共睹的,令人信服。另外作为一个香港导演,他可以以一种纪录片的压抑情绪去拍高考,去捕捉校园暴力,这在国内的电影市场是猎奇的也是缺失的(据说更早的版本还有黑社会势力,裸贷的描写)。我之所以最喜爱这部片子的原因是因为它真实,敢于刻画一个生活,虽然本质上是一个爱情故事,也许离我们真实的青春有一定的距离,但也却是离我们内地观众最近的一次了。
既然提到了导演曾国祥,就不得不提他的前作《七月与安生》。如果《少年》在男性观众看来是有“狗血”之嫌。那么《七月与安生》就是一部狗血剧。两女抢一男的三角恋老论调了。但是作为一位男导演指导的青春片,却有了女性的视角,导演故意的着重描写了两位女性的情感,而男主则是一个工具人的角色,讲的本质上不是爱情,是友情,男人是考验闺蜜间情感的难题而已,电影本质上就是展现极致友谊的教科书。
其次便是两部台湾地区出品的青春爱情《我的少女时代》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这两部分别从两个男女两个视角讲述了台湾高中生的中二经历。而相同点也是一样的,便是俗!但是俗从来是一个中性的词语,《那些年》便是这样的,通过讲述一个男孩暗恋一个女孩的故事以共通的情感,而《我的少女时代》是大同小异的讲述了一个女孩暗恋男孩的故事。(两部的电影里的男主都是那种酷酷的坏男孩的形象,真的俗)以一种绵柔不经的感受悄悄击中了观众的心。也许观众的青春并没有像影片中主角们那么放荡不羁却都有一个充满活力却有所遗憾的青春。这两部“烂俗琼瑶剧”水准的影片虽没有《少年的你》那样的现实对立感,也没有高考的残酷感。但是依旧以一种踏踏实实讲故事的纯朴情感讲故事,充满了澎湃的少女心,让影片基调以一种朴素的导演青春情感可以击退狗血带来的浮夸与幼稚。恰恰强有力证明了内地作死撕逼脑残片的浮夸与幼稚!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