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朝雪录,我一直抱着一种没事儿看两眼的态度,在时而能看时而难看的观感中坚持到了19集,实在有点坚持不下去了。
撇开很多时候让我觉得牵强,觉得探案全靠巧合的剧情,让我时不时觉得怪异难受的还有编剧对于秦(沈)莞这一大女主类型主角的塑造。我大致明白某些情节里编剧想借女主的嘴道出的某些例如“爱人先爱己”“女子应以事业为先”的一些道理,这无可厚非。但怪就怪在,女主深处某些环境里的某些言论,总让我有种伟光正的光罩在她身上的既视感,倒是符合所谓“大女主”人设了,但丝毫没有什么“入世感”,还是只是站在更高层的视角,俯视众生,然后再道出一些普通人知道但是未必能达成的大道理。有种让人厌恶的隐性的倨傲感。
例如19集末尾,有一段在凶手当堂认罪后,女主在牢房和她的对话。
简单概括一下这个案子,凶手晴娘原名清嬛,是戏班清曦的弟子,清溪有个师妹叫清筠,清筠也有个徒弟则叫清璃。15年前,清筠嫉妒她的师姐嫁得好(嫁给了后来负责押送军饷的张将军),且贪图张将军押送的黄金,于是伙同如今身为转运使和有钱乡绅的两个男人刘仁励,庞辅良,三人合伙sha了她师姐一家,只有一个女儿幸存下来但已经痴傻。由于涉及军饷,这桩悬案在男女主到来前都还没被勘破,这三人也就拿着钱改头换面换地方过好日子了。后来,清嬛改名晴娘混入庞辅良府上,呆在了他夫人身边侍奉,并借机杀死了时为班主的清璃,前班主的清筠以及刘仁励,庞辅良共四人。
以下这段和女主的对话就发生在晴娘当堂承认自己犯罪后


(首先是问一个明知故问的问题,其实真的没必要问的,不然你刚刚在堂上是在分析啥,问得我一愣一愣的)
以下是晴娘的回答



(其实就这三句话,已经能构建出晴娘隐忍15年复仇的不易与无奈了,其中艰难是能给观众想象空间的)
结果女主很天真地发问:

然后开启了一大段和父亲的回忆以及她对此案的态度







接着来了一段我最无语的总结:



(真的很像小学写作文的我,没话硬憋,只为了强行进行情感升华,明知没什么说服力还得硬着头皮结尾。说完这段话以后,给了女主一个坚毅走出牢房的泪眼镜头就没了)
我看完这段在无语的间隙还有种深深的无力感,女主的言行给人一种“只要我坚持下去,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会洒满正义的光芒”的感觉,如果是小时候的我可能真的会相信,但是最为一个成年人,随着我们与社会的交互加深,在见过了形形色色的人,经历过大大小小的事之后,才更加明白法理的公平之上仍然是权利,很多时候这种所谓的是非对错都很有可能是权利的交织的结果,无奈和不公何其多。看到这就给我一种,编剧用名为现实的糖纸非包着名为“请相信正义之光洒满人间”的无营养糖精强行往我嘴里喂的美感…
另一个角度来说,我还真挺佩服演员的信念感的,说实话这些台词我听着都觉得有种不痛不痒的好笑hh,当时的真实内心be like: OMG这到底是在哭啥念些啥啊,晴娘都没有哭她复仇对隐忍和艰辛,你咋就一身正气地走了🥲
编剧的笔力和导演的呈现既没有让我感受到对单元人物遭遇的现实层面的细腻刻画, 又没有让主角真正身临其境去“体察”案情,感觉只是在打怪升级,有一案破一案。探案最终探的是情,案情之复杂有如人心,而法理之外又有人情,这也是为什么探案的过程好看。借主角之口喊出一些假大空的口号,从俯瞰的视角发出一些看似正确时则充满漠视和无情意味的审判,这种某种层面上的“爹味感”真的会让人完全丧失观看欲。
当时看到这里我又在想,莫不是要个女主安排一条在“刚直追求正义之路”上的一条成长线?例如女主在探案途中逐渐明白案情之复杂很多时候不能仅仅凭借他父亲留下来的那些戒律条点来论断,例如很多时候不要心直口快地输出一大堆正确但无用的观点(正如之前女主发现晴娘所服侍的庞辅良的夫人遭到她丈夫家暴后,女主又输出了一大堆让夫人清醒点云云的劝阻之话,被晴娘回以了“不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一样)
目前看到剧情过半处,我也并没有看到任何女主这方面对成长。再加上逻辑漏洞百出的探案剧情,每当我觉得剧情好看点又马上难看了的观感,让我真的觉得弃之也不可惜了。我看到的,只是一个为了立住勇敢直率高水平断案人设女主的编剧,为她设立了一个足够位高权重和她两心相依的男主,在保她天真永存的同时还能和她携手皮遍天下凶案的无聊剧本罢了。我看到的只是一个既没有讲好成长,同时又硬要在技能和口才上拉满buff,硬拗大女主人设的空壳女主罢了。
以上是我的一些思考,如果你觉得你就是觉得剧好看人设也好,看剧就图一乐,不想带脑琢磨这些细节的,请自动忽略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