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姐妹确实是一个充斥着刻板印象的电视剧,里面的角色很多细节的设计感觉都是按照刻板印象中的社会群体来塑造的。比如说Caroline所代表的high-class之后的落魄以及身上那种沃顿商学院学金融的学生一些具有普遍共性的缺陷,那就是naive,其中一个很有趣的细节就是在S4E7,Max到圣诞节赚到了小费下意识就想把它们全花掉,Caroline看到了Max设计的衣服的商业价值,说要用那些小费来做这些衣服再把它们卖出去,决定去银行贷款,用钱来生钱。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社会印象。还有包括Han所代表的亚裔群体在美国的身份,Sophie所代表的波兰人和Olag所代表的乌克兰人,还有嬉皮士,流浪汉,虽然这个剧本身充斥着各种对身份对刻板印象的冒犯的笑点,但是他们绝对不只是玩梗,在塑造角色的时候显然也是站在社会学的视角上,通过某种文化下形成共性的那类群体的特征来塑造的。

这样塑造角色显然有好处,一方面确实能反映一些社会问题,这种完全不同的身份血缘阶层交织的那些人可能本来现实生活中就不太容易聚集到一起,但是这个电视剧把他们很好地聚集到一起了。其中就是阶层和文化碰撞的最直观体现,并且背景也很合理,上世纪的纽约,同时存在历史和政治条件从而达到这种不易达到的结果,这样看上去就很真实,我们每个人都无法脱离塑造我们的文化环境来看待问题。

但是也有坏处,当把目光过于强烈地聚焦在社会学上的身份塑造和刻板印象上,反而容易消解角色和人物的复杂性,容易让那些“梗”浮于表面,只是梗而已。这也是这个剧最大的问题,不过这个毕竟也不是这个剧的目的,所以说确实是挺优秀的一个剧。这种剧有点像社会的缩影,它的真实性不是来自于个体的深度,而是群体拼贴出的社会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