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看到这种批判社会的电影了,这部电影用喜剧,性欲,教育,历史等诸方面因素进行反思当下疫情社会的暴躁与病态。三个部分,仿佛第二部分是割裂的,但第二部分又往往是不能删除的,第二部分是对第三部分讨论的教育,哲学,历史等等的补充,也是对于讨论的话题所做的社会词典调查。家长与老师的对话是另一种对孩子成长问题的思考。影片中一些家长对于一些哲学,诗人等长篇大论的言论,他们并不能有效的聆听,讲述者一直受到干扰,而那些简短的,粗鄙的语言却异口同声地附和。在联想到第二部分的词典拼接,可见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文化,那些高素质,温文尔雅的表象已经消失不见。那个送花的绅士家长,仍然受到了其他家长的唏嘘。此外,在影片结局分了三个结论,而第三个结论变身真的是最大的亮点!这也充分展现了电影本体的魅力。
最后,第二部分讲珀尔修斯用盾牌上的镜子反射击杀美杜莎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能通过观察重现他们所在而这个也与电影本体所相契合。此外,这也是电影能够批判社会的另一种思考方面吧。
观后感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导演推介:如果说埃德温·鲍特/大卫·格里菲斯是美国电影之父,那么中国电影之父一定是郑正秋与张石川,其二人成为了中国第一代电影开拓创作者。由于中国早期的电影几乎由二人共同创作,因此,我们便放在一起进行介绍。1913年,张石川与郑正秋第 ...
导演推介:我们了解到,张石川与郑正秋所编导的《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遗憾的是并没有遗留下来。而中国现存最早的影片则可以追溯到1922年由张石川导演、郑正秋编创的《劳工之爱情》。如果说郑正秋的电影更加偏向艺术性,那么张石川的电 ...
法国印象派:在了解导演德吕克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法国印象派的宗旨与其影史上的意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的思想与精神状态逐渐式微。此外,随着美国电影的逐渐成长,作为电影摇篮的法国,其电影却逐渐濒临灭亡。于是,欧洲各国形成了一股先锋 ...
推荐导演:看过马丁·斯科塞斯电影《雨果》(2011)的人,一定对乔治·梅里爱的名字并不陌生。雨果 (2011)7.72011 / 英国 美国 法国 / 剧情 儿童 奇幻 冒险 / 马丁·斯科塞斯 / 阿萨·巴特菲尔德 科洛·葛蕾丝· ...
导演推介:随着电影在法国的诞生,早期的卢米埃尔兄弟、乔治·梅里爱与爱丽丝·盖伊皆开始对电影的探索。此外,继法国后,美国也开始了对电影的探索,并取得的结果也卓有成效。1870年,埃德·温鲍特在成为导演之前,也做过油漆工、电话操作员和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