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热的《姥姥的外孙》虽然是一部泰国电影,由于主人公是泰国华裔,所以也是在看华人的故事。看多了发现,中国以外的华人世界好像某些传统观念更甚。例如重男轻女。这个电影就是用两代人的命运来重复这一件事。

故事的开头是有些荒诞的,小梅是比较虚幻的一个人物,但小安却是实实在在的,他掏心掏肺地照顾了外婆三个多月,本以为能得到外婆的房子,没想到外婆却把房子留给了最不省心的小儿子,她的理由是——他没办法照顾好自己。

大儿子很生气,虽然他是三个孩子中最富有的,却还是觊觎母亲的房产。女儿什么也没得到,却毫无怨言,因为她在重男轻女中的环境中浸染已久。并且她比较通透地说了一句:给予比接受更心安。她是下一个外婆。

小安最后得到了姥姥给他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存款,却用来给姥姥买了墓地,一个善良的好孩子。或许他的柔软在于他还涉世未深,如果他组建家庭后自顾不暇,也许就不会做出这种举动了。

电影画面很唯美,常常都是一老一小相伴而走的镜头。静谧、温馨。影片中处处都是细节,到最后一一铺开。老人一辈子都在为子女着想,为了孩子身体健康不吃牛肉,为了外孙每年都存钱,为了存钱每天凌晨起来卖粥,甚至为了死后庇佑孩子要买一块儿风水宝地当墓地……真的是一辈子都在为孩子付出,但是年老以后,子女即使来看望她也算是一种施舍。

就像人的终极命运一样,最终都是族走向孤独。不管有几个孩子,最后能陪在身边的微乎其微。并且多子女的家庭更容易互相推卸责任。养儿防老已经成为一种奢望,为人父母者,无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都应该好好珍惜自己,只有足够地爱自己,将来无论是躺在病床上还是养老院的单人床上,至少还有可供回忆的往事,而不是只能留下遗憾的浑浊的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