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该如何用111分钟讲述二十多年的故事呢?
先说一下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个片段吧。杂乱无章的道路,一群老年人聚在一起下棋打牌,随处停放的小轿车以及从镜头前骑过的二八大杠,实际上这就是再普通不过的21世纪初的大同街头景象。但当《杀死那个石家庄人》的前奏响起,整个场景便充满了一种对于未来的迷惘,不确定性。时代的洪流总是无情,跟得上也不过是些少数弄潮儿,而这些普通人做为整个社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他们的明天究竟该何去何从呢?
还有一点就是我之后看有人说男女主感情线杂乱,看不懂。在我看来,感情线本就不应该是影片中需要聚焦的地方。它仅仅是将整部影片串联起来的一个道具而已,“风流一代”真正意味不在“风流”,而是“时代”,时代变迁才是贾樟柯导演想要表达的内容。
影片的最后,巧巧帮斌哥系上了鞋带(系鞋带和先前一样也算是暗喻)然后走了一段路,遇到了一群夜跑青年。和影片之前申奥成功时巧巧孤独的身影不同,这一次的她选择加入其中,与大众一同奔跑。
诚然,影片由于拍摄周期过长,内容过于碎片化拼凑,有些地方衔接不是很到位,片中一些地方的确能够看到许多贾樟柯导演其他作品的影子(猜测可能是因为在拍完其他作品后直接就地取材拍了几分钟“风流一代”)也难怪有人说“像是把吃完的剩菜拼在一起又端上来了”,这种说法确是有些根据,但不是全部。这部极具“贾樟柯式”风格的电影更像是导演结合自身二十年拍摄历程对时代洪流漠视普通人的反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