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剧透预警。
侧面可以看出来贫富、集体or个人、开放or保守、是否女权(看有地方说选择”平权“是因为韩国社会自称已经实现男女平等)是韩国热议的话题。换成其他国家可能就是针对性向、多元性别、宗教、主权、民族、文理科等等的倾向tag;与此同时,将移民话题融入节目也很有意思,选择了一个二十多岁的经历由富转贫的中东女性,感觉被暗示了一些信息。
喜欢这个节目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节目组将矛盾和冲突转移到了很多最初并没有预想到的地方,当然也是因为我看的时候很呆,没有怎么考虑节目组在剪辑上想要表达的东西,只是自然地把经过修饰的信息当作全貌。看的时候接连不断地觉得节目组很厉害,在引爆流量的同时为娱乐以外的内容留出许多空白,不会编程枯燥无味的辩论/学术圆桌会,也不会是哈哈一乐随后靠同人周边大卖的娱乐综艺,看上去好像很简单,仔细回想时觉得节目组竟然能够同时满足两种看上去如此边界分明的观众,发散一想会觉得:对啊,节目本身也是让标签边界分明的嘉宾能够抛开标签本身相处,这么一想就又发散开了,标签或者边界的目的是什么呢?这是节目最后的最后用很小的一段试图传达出来的,而且是假标签相对到激进的两个人之口。看的时候以为这是13个人的游戏,但是这是一个第14个人的镜头的故事,好像没有仔细地研究过这一点,当节目设计脱离了综艺娱乐换汤不换药的花样时,是不是也该留意节目设计本身呢?
因为每集看完都会有很多想法,所以干脆最后全部看完再review,这是看综艺的好处,它始终会有最后一集。最后会知道这个community里这个人如何、那个人如何,和自己初衷相似的人结局如何,自己从未接触过的人结局如何...这是个有时间限制的community,里头的人将最后一天视为最终对局,自己看的时候也会有这样的感觉,一直在期待最后到底会如何,但是最后一天是是这个社群的最关键时期么?现在回想的时候会这样问自己,真正的关键时期是在什么时候呢?或者是哪些时候呢?
喜欢的角色接二连三主动或间接主动出局时对这个情况产生了思考,‘活得久’真的是件好事么?或者说,怀揣着纯真念头第一个出局的人究竟为这个社群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比较河马姐这样人如其名的理想主义战士,会为了一群人的利益而向另一群人展示攻击性,泰德就是对谁都好的老好人,并不会对社群发展方向做出特别关键的影响,但是就像胞间连丝一样自得其乐。河马姐的语录从头贯穿至尾,她善良到让多数人对此难以置信,吊诡的是,明明泰德的善良程度不亚于前者,但是这个社群却对后者更宽容,从这个角度来说,获利最多的sugar似乎也具有某种共性,最后也能说出”自己才是伪善者啊“这样的自嘲,忍不住会对此延展开思考。人生话题的时候泰德选择了‘伪善者’,sugar选择了‘自信(好像是这个)’,在这个时候脑内自动回溯了。
故事最后,不相信乌托邦的人依旧不相信乌托邦,相信乌托邦的人还在继续做建造乌托邦的事,community并没有改变什么,所以中文译名为‘思想验证实验’似乎能够闭环上,哎呀到晚上就会对情绪比较敏感。the community,总觉得有一种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