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第一集,(个人,目前)挺好的呀:

①装逼感低于第四部(不过我喜欢第四部的高科技痕检器材,涨姿势,虽然查过其中血液形成时间检测仪是杜撰的)

②可能我下载的清晰度问题,画面方面,也没有第四部的颗粒感

③第四部闪来闪去的问题也没了(适合1、2部的手法)

④动用新人,蛮喜欢范法医,耐看型,不过也确实没有特点,井sir和黄很有型

⑤我还挺喜欢Ⅴ的性冷淡风/丧气风的

⑥拍摄手法也很不错啊!【看到第五集了,回头再夸一下,倒叙的手法很不错啊,制造悬疑感,加快进度,避免不必要的台词浪费时间,还可以通过闪回烘托嫌犯受审时不安的心理;17集,回头夸一下,没有赘述傅对范心理的观察,而是通过闪回一星期前的画面可知为什么傅会来找范。25集,回头夸一下,揭秘杨冰已经死了的方式很不戳】

⑦配角的演技也可以诶!

⑧我喜欢两个人的小聚,一群人玩实际上总有向心的核,其他人是被忽略的,倒不如直接两两相聚,没必要强求大团圆

⑨哈哈主角团的家也没有Ⅲ和Ⅳ那么KTV了

⑩蔡思贝在这部剧第三集扮相挺好看的,可惜知三当三

第四集:我觉得法医看黑社会的表情蛮到位的,见多了幼稚无知、活在自己世界的人,别人说再多也听不进去,法医已经过了会对这种人无奈的年龄,只想让这种人说完想说的话(不让他们说完他们会憋得慌胡搅蛮缠),尽快回到工作上【也可能单纯没演技,后续再看】

1.看优酷评论区才发现,肝脏在右边,保安被刺左边,这可还行??
2.发现黄法医尸体,直接裸手碰大门可还行。

“孤独的生活也是一种享受”

韦案:指控韦建邦,形成完整证据链了吗???还是普通法系陪审制只看合理怀疑,如果这样的话,韦不是公关公司吗?花点钱找个牛鼻的律师多好(估计香港律师太贵了吧)

秦克男案:好朋友有个交往八年的男友,作为好友的范完全不知道秦的存在?

艾文:关于艾文的心路历程和回忆闪回,拍的很不错,虽然有很多优秀电影的拍摄手法的影子,但是,我个人很喜欢

我觉得第五部更接近现实吧

A. 并不是所有警察法医法证都会对疑点穷追不舍,不是所有【久远的】【运用了一定计谋的】案件都可以通过法证翻案,只能靠对凶手的攻心

【现实生活中的冤案能够翻案(非刑侦专业,个人揣测),大多数是①归功于技术和器材的更新②并没有那么多高智商犯罪】

B. 也并不是法证人员就可以力挽狂澜,123部常有人批评巧合过多,批评法证主角光环,现在5里湛霆作为法证人员出错,又有人指责,法证人员有主角光环有错,法证人员出错也有错。

C.一个案件不可能立马解决,法证有很多案子,富婆案搁置得久了点,就有人嚷嚷着Ⅴ是不是摆烂不管了,怎么可能(白眼)→啊!富婆案闭环了!

【这部剧的演技、拍摄手法、画面、音乐、反转、每个人的个性塑造,“有一部分”会让我这个常年二倍速的人,想一倍速享受一下;不过二倍速才有干练警探的feel,一倍速“有时候”太温情】

【讲到倒叙,我就很想提一提《罪梦者》,也是倒叙插叙手法穿插,剪辑得看似很散乱,但是我作为观众,根据叙事情节还有时间提示,看得明明就很顺畅,很多人因为不喜欢/看不懂剪拍摄/叙事手法就差评,就很气】

模拟解剖的仪器好帅(虽然有瑕疵,不知道现实生活中有没有)

傅这个角色设定,是真的有沉浸进去逻辑推理,现场推演,针不戳

黄和madam的剧情,看不进去,感觉没必要(刚说完,有点打脸,madam的歌好好听,关于湛霆的回忆也蛮催泪)

希望能够:

多一点类似湛霆的犯错、反思、放弃、坚持(虽然并没有坚持)的剧情;多一点傅的逻辑推理和范的规章制度的交锋;偶尔在推理/案件穿插亲情友情爱情就好了,自然而然,不要刻意演绎爱情线【这一点比起1234部好多了】→看到24集,回过头来讲一下感想: 傅就是过于自视甚高自以为是自命不凡+过于重感情+癌症,结果参与到“暗黑者”行动当中,自以为正义,实际上自陷风险(理论上,我个人作为遵纪守法者,希望现实中能有这种人,但实际上往往事与愿违,能做出这种事情的人,通常希望能够掌控一切,过高的权力过于集中于一两个人手中时,这个人自己往往会成为社会危险分子,这个人难道不会出错吗?难道不会成为别人手中工具,被人所利用吗?)

11、12集:我挺喜欢多条无厘头叙事线交汇引出尸体的,但是占据的时间太长了,就有点没意义了。

拉面店案: 不是,全员心理亚健康状态是吗?

地狱案:半夜在天台画壁画是不是有点瞧不起夜猫子

谭爸案:香港就那么点大,双向报警,常年持续不懈地在新闻、网络发布公告,马路上张贴分发布告。怎么会找不到对方?(是我想得太简单?谭爸真的失忆了吗??→好的,真的)→“忘掉过去才是最安全的”→ok,抢劫杀人犯

【唉,穷人的命如草芥,社会福利如此,社会经济如此,难道放弃希望吗?放弃想让老婆活下去的欲求吗?人一旦有了欲求,想要的就太多了。杀人偿命天经地义,应该自首的,应该做些事情补偿的,应该。。】

范心理铺垫很符合一个成熟的人自以为可以应对ptsd的心理(吧?)

医学生这么容易拿到危险性药品?→怪不得可以,原来是幻觉

现场重演肯定有用,但是如果有一天警察找我帮忙回忆某现场估计没啥用,因为我的观察力min

霍宝英也太“典型女性形象”了叭,感性,相信缘分
茹比的心理,我觉得都没啥特别说的,不知道为啥这么多人质疑

法医,正义,真实,真相,相处,知音,连环杀手展现的怜悯、不忍、魅力,法医亲历的痛感,赤裸,羞耻,濒死,亲手杀人,逃避(即使是警察,第一次杀人,也需要去看心理医生确保没事),ptsd不是很正常?

现实生活中,凶手很重要;推理刑侦剧中,推理,逻辑,思维,取证很重要

就因为凶手自爆或者先讲明凶手身份,就骂爹骂娘,很无语=_=

不是吧,塔雅她妈还好意思让受害者出具求情信给一个逃避司法惩处的加害者???塔雅她妈没受过教育,生活年代比较封建传统,塔雅作为年轻人居然不制止?就因为加害者生病了?

略狗血,为了让井和塔雅在一起,因果反复翻转,何必?

人死都死了,遗体如果可以协助警方办案,有什么好急的?晚一点火化不是更好,非要大吵大闹,这就是中国荧幕塑造的中国妇女形象?还是说只能选择这种方式推动塔雅和井sir的感情线??

21年看完唐探3,我就不断去想本格推理是不是已经没落,监控、天眼可以解决一切,弹幕上有人说“殡仪馆没监控?我不信”,联系胡鑫宇失踪案,我想说学校也到处是监控,马路上也到处是监控,但是有心人想躲监控,方法大概有的是,只是剧中没有体现出来。

【真是服了弹幕上的人】

a.出现熟悉的知识点→这我都知道

b.出现不熟悉的知识点→拽什么专业知识

c.编剧省略常见的取证行为→法证法证怎么没有取证的剧情

d.编剧不省略取证→终于有取证环节了(我看法证Ⅴ,凡是我不熟悉的专业知识,我都截图了,到时候整理一下发一下,弹幕上这些牛????人就知道本剧到底有多少取证环节);或者→凶手自爆还有啥可看的(大哥,推理刑侦剧中,推理,逻辑,思维,取证的过程比凶手是谁更重要,ok?)

e.编剧平铺直叙→无聊没趣(这个我自己臆想的)

f.编剧运用一点不同的叙事手法→看不懂,剧情七零八落

【总之,就是一个字→服】

小丑的设定: 有点玄。我个人的解读是,他人即地狱,我们每个人都是剧中的小丑,每个人都是被小丑蛊惑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