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居,我很喜欢这个名字,一套房子给人带来的不仅是物质上的便利、资源上的享有,更是人内心安全感和价值感的满足和实现。
很巧,昨天我刚好和一个同在北京漂泊的朋友讨论过买房的问题,虽然我们没有身处上海,但正面临着或即将面临着和冯晓琴一样的问题,即要不要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朋友是坚定的自由主义者,觉得房子不过一个睡觉的地方,不需要质量多高,能住就行,并且他未来的人生规划中并没有留在北京这一项,所以他说租房挺好,至少想走就能潇洒的走了。
我的想法跟他完全不一样。虽然内心我也很怕背上沉重的贷款,从而被限制步伐,从此成为所谓的“房奴”,但在7年经历了接近10次搬家之后,想要安定下来拥有自己的房子,在这个城市找到自己的位置,这种想法变得越来越强烈,尽管有点蚍蜉撼树。
若是放在几年前,在北京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有自己的安居之地,我是想也不敢想的,但之后因为有了男朋友,恰好他是本地人,在北京郊区有个自己的小房子,我们计划着也许可以以这个房子为基点,在升值之后逐渐将其换进市区。这个时刻还很遥远,我却已经在做这样的梦了。
之前有朋友问过我,如果没有遇到另一半,我是否还会买房或选择留在北京?我记得我当时的回答是,如果我没遇到他,我也一定会给自己买个小房子,就算不是在北京。一套用钢筋水泥搭起来的房子,在房地产商眼里是生意,在坐拥几套房的人手里是投资,但对于我这样一个漂泊的人来说,就是提供安全感和变相自由的地方。
我坚定这个想法是最近两三年的事。缘起于有一次春节回家。一向心疼我的奶奶拉住我劝我早点出嫁,因为眼看我弟弟就要结婚,到时候我的家就不再是我的家了。再加上当时我的事业处于低谷期,情绪很是低落,甚至一度怀疑还能不能在北京待下去。那一瞬间,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我手上从来没有稳稳地抓住过任何东西,我是那个飞起来的风筝,飘久了想落地才发现拽着我的线已经断了。我很难过,也很慌张,面对未知的一切,我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能有房子,不需要很大,但必须是我自己的。包括现在,就算跟男朋友再紧密,我也没有完全放弃过自己攒钱买房的想法,看了冯晓琴的故事之后这种决心也越发坚定了。
设身处地想一下,冯晓琴的处境跟我其实很像,虽然她和顾磊已经结婚,而我和男朋友还没走进婚姻,但我可以从她身上看到未来的我的一种可能:因为自己矛盾又尴尬的身份问题,在这个家里艰难的生活,8年全职太太毫无积蓄,想对抗生活也显得那么无力。现在的我不敢保证几年之后或者十多年之后,自己会不会也变成她的样子,但至少此时此刻我想对生活提前做出选择,未来不一定会变好,但也算是拼尽力气努力过了。